Search

Google
 

2009-12-14

影日出既地方

山有山既氣勢, 海有海既溫柔, 兩者各有風華, 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無話邊個好.
來個由北至南順序吧:
1) 東平洲, 香港最偏遠的離島, 因島上的可頭及海岸而著名, 在更樓石拍日出, 有岸有水有石, 還會拍到水平線日出吧.
2) 鹿頸接鳥島的小砂灘, 日出不是在海面升起, 但前面就是內海, 遠處有山線, 而只須要在車路走出1分鐘就到吧. 日出時還會有千百鳥兒升起盤旋, 感覺不一樣.
3) 吊燈籠, 此山位新界東北最高山峰, 向東面臨被稱為最美海岸的印洲堂, 好天時, 日出在水面升起, 四周360度的紅霞, 多彎的海岸及小島, 會侯你覺得自己根本不在香港.
4) 塔門, 西貢最北的離島, 島山有多個地方是向東而且是一望無際, 山上有大草原, 山下有石灘, 不遠處有呂字石(疊石), 也有村莊及破屋, 題材多樣化.
5) 蚺蛇尖, 香港傳統三大難行山線之一, 是西貢半島臨東第一高山, 景觀是360度無障礙, 前景為米粉咀山脊及無盡的海洋.
6) 長咀, 香港極東的陸地, 由車路最快也要走2個多小時, 因長咀前有一個盤地位可露營及有水源, 此地點也很適合有心有力的健行人士拍日出.
7) 望魚角, 位於咸田灣及大灣中間的山咀, 角頂有小量營位, 也是臨東無敵大海景.
8) 大枕蓋, 是萬宜水庫的第一高山, 南鄰水庫, 東/北/西都是不同山系, 各有形態.
9) 花山、萬宜東霸, 是水庫極之地, 主景是水霸及破邊洲.
10) 大金鐘, 是西貢馬鞍山系較易到達的高山, 可打的士上馬鞍山村, 再上行約1小時, 主景為西貢海群島, 數十個大小島嶼就在眼前, 此位置比較適合冬天拍攝.
11) 西貢昂平, 也是馬鞍山村直上, 不過沒有大金鐘的高, 步程也較短景觀與大金鐘相近, 但因地點較南, 何時都可以拍到日出, 但因前山較圓, 比較難找到沒有近前景的有利位置.
12) 西貢碼頭, 此處是24小時都有車前往, 下車後只消步行幾分鐘就到, 前景是西貢內海, 日出時水面泛紅, 太陽在滘西洲升起, 加上大小島嶼, 都非常吸引.
13) 白沙灣, 碼頭及公路坳頂行人路都可以拍, 主要是拍白沙灣的遊艇碼頭景.
14) 東洋山, 多由飛鵝山基維爾營前往, 步行約1小時, 見的是西貢內海及蠔涌附近山線.
15) 東山, 飛鵝山路的第一個觀景台(亭)再經山路前往的山脊頂, 景觀與東洋山相約但不必行太多山路.
16) 飛鵝山發射站, 由東山前行約40分鐘, 是九龍山脊的東沿最突出山咀, 東、南、西都一望無際, 有西貢、將軍澳為前景的日出.
17) 鷓鴣山, 由馬鞍山魷魚灣村上山, 主景是西貢內海.
18) 科技大學, 可以用大學為主題, 也可以在向東的大廈旁拍海景.
19) 上洋山、下洋山, 主景是西貢海, 以夏天太陽較北時, 拍日出有利.
20) 大嶺峒, 由大坳門停車場直上, 約行45分鐘, 主景為西貢海.
21) 釣魚翁, 西貢三尖之一, 東南方為清水灣, 冬天拍日出可見水平線日出.
22) 田下山, 臨東見布袋澳及山頂上的高球場.
近市區的另文再寫.

2009-12-11

怎樣影月亮有較多細節

用M mode, 重點測光
用最佳光圈
推高iso至安全快門值達到

然後就係慢慢試, 試唔同iso同快門組合

陽光16法則
影月亮好似都有一條
名就唔記得啦
內容係iso同快門倒數一樣
新月5.6 半月8.0 滿月11

ISO, EV, GN 的關係

>>> 1. 假以 ISO 100 位基本單位。 GN (12)值 = (3)光圈 x (4 metres) 距離,
>>> 如果調高 ISO 到 200﹐係米 GN 會變成 24 ? ISO 400GN 會變成 48?
假如 ISO 100 基本單位。 GN (12) 值
如果調高 ISO 到 200, 會變成 17
如果調高 ISO 到 400, 會變成 24

解釋:
GN 值 (M, ISO 100) = 距離 (M) X 光圈 (f) / ISO 系數
而 ISO 系數 = 每一級 ISO 之上一級 ISO X 開方 2 ........ (如同每一級光圈 ... f1.4, f2, f2.8, f4, f5.6 ... etc)
>>> 2. ISO 100 同 ISO 200, 其實係米相差一個 EV?
>>> ISO 200 同 ISO 400 係差一個定兩個 EV?
ISO 100 同 ISO 200, 相差一個 EV
ISO 200 同 ISO 400, 相差一個 EV
ISO 100 同 ISO 400, 相差兩個 EV

解釋:
每一個 EV 即係一級爆光值
而每一倍 ISO 亦即係一級爆光值 ........ (如同每一級快門 ... 1/4s, 1/8s, 1/15s, 1/30s, 1/60s, 1/125s ..... etc)

>>> 3. 一個閃有60GN, 手動調到 1/32 或 1/64 輸出力。
>>> 係米姐係﹐ 60/ 32 = 1.87GN or 60/64 = 0.9375 GN?
假如一個閃燈當 1/1 全光輸出時有 60GN (ISO 100 / M)
手動調到 1/32 輸出力, 即是 10.7 GN ...... (60/5.6)
手動調到 1/64 輸出力, 即是 7.5 GN ........ (60/8)
手動調到 1/2 輸出力, 即是 42.4 GN ...... (60/1.414213562)
手動調到 1/4 輸出力, 即是 30 GN ........ (60/2)

解釋:
每減少一倍輸出力, 等於減少出力 除以 開方 2 ........ (如同每一級光圈 ... f1.4, f2, f2.8, f4, f5.6 ... etc)
>>> 4. 閃有GN, 1/2, 1/4...1/64. 每一格又係幾多EV既差別呢﹖
當然係一級 EV 差別
解釋:
輸出量少一倍, 等於光量少一倍, 即係一個 EV ........ (如同每一級快門 ... 1/4s, 1/8s, 1/15s, 1/30s, 1/60s, 1/125s ..... etc)



>>> 5. 同埋用閃個陣﹐如果我係相機加減EV 及 ISO, 我如何準確計算閃燈可以去到有多遠﹖
假如一個閃燈當 1/1 全光輸出時有 60GN (ISO 100 / M), 當光圈值設定為 f8 不變
ISO 100 時, 拍攝距離為 7.5M
ISO 200 時, 拍攝距離為 10.6M
ISO 400 時, 拍攝距離為 15M
解釋:
拍攝距離 (M) = GN 值 (M, ISO 100) X ISO 系數 / 光圈 (f)
而 ISO 系數 = 每一級 ISO 之上一級 ISO X 開方 2 ........ (如同每一級光圈 ... f1.4, f2, f2.8, f4, f5.6 ... etc)

>>> 呢d 數其實係點計呢
以上每項之 "解釋"
定義: 當在 ISO 100 下, 以米(M) 做單位, 光圈為 f1.0 計 ......... 閃燈指數 (GN) = 拍攝距離 (M)

星軌拍攝技巧 數問

星軌拍攝技巧 數問
北極星最好方法係用仙后座黎搵
大概係個M字兩隻腳拉條線出黎既交點, 同中間果點連埋,
再伸長5倍 (好似係5倍),
咁就係北極星喇
我個人prefer每張30秒, 因為呢個係唔用b快門既limit,
唔駛咁黎咁去
第一張係用iso200, f/1.8
第二張係用iso400, f/4
唔記得疊左幾多張lu

樓底高冇得打bounce

樓底高冇得打bounce,TTL AUTO用柔光罩向上/45度打已經好穩陣
想有現場感既就用M mode測背景,主體曝光留番比閃燈負責
反而係WB問題大d,用wb set死flash(5400k)再影RAW啦
另外kit鏡光圈細,對焦可能會有問題,有支35/1.8DX會好好多
M mode ISO 400 F5.6 1/60s 閃 TTL ....開始
首先,先到現場唔用閃影幾張,睇睇用乜光圈及ISO會令快門有一定速度同最理想(如果影表演,快門都要幾快(睇情況),純影合照相,1/30-1/50都 OK),唔好以為有閃光燈ISO唔駛加大,記住!閃光燈係補主體光,唔係要照亮全場,如果有需要,ISO800以上都要用,況且D90用ISO800都唔見得差,然後用M MODE,SET死光圈、快門、ISO(假定現場無其他光源突然改變光度,就算有都可以在ISO上適量調節),閃光燈行TTL,主體遠就直打,近都可以直打,不過要減1至2級出力,其他個D打bounce之類就唔好玩住,枝燈左擺右擺上放下放好易唔記得,仲煩。(小弟初玩閃光燈時經驗之談,樓主可能比小弟好記性。)
買張白色膠片(最好大塊d)加blue tag, 做反光板,

係混合光源下, 點set WB 好

偏黃光管 + flash
set k to 5400
唔好用auto, 用一隻 wb (我會用daylight), 之後再一batch過執
... 你用auto, 張張唔同無得batch....
混合光源下用 flash 問題反而少,如果用內閃,或者火力唔係咁大o既閃燈, WB set 日光,如果支燈 power 夠勁o既,用 auto WB 都一樣可以了

2009-11-12

外閃-2

我一直講o既係 : 拍攝時, 自然光 的光質 對 比 閃燈的光質, 閃燈 一般都會較硬... 後簾閃燈時 最 sharp 最硬的結像在前... 就係咁...


我諗 大家真係要了解下 快門 的運作.... .. 講到呢度都仲有人唔明後簾點解閃到... 我就暈低.....

再講多 d, 當你 有 1/60s 或 去到 最高的 X-sync 如 1/125s, 1/200s (9仔係 1/300s) ... 的時候, 前後簾係 冇分別的...尤其係 去到極限速度... 7D 係 1/160s, 800si 係 1/200s...

後簾快門 的用處, 必須在慢快下才明顯, 如 低過 1/40s...

一般夜景人像, 會在 1/4s 至 1/40s 之間吧.... 在這個曝光時間下... 你影人, 人會郁, 唔多唔少都有d 郁... 咁吸自然光 o個一段時間裡, 主體微動, 加上 光線散亂, 個人點都有 d blur......

而閃燈係閃一下極高速的去 freeze 了主體, 加上光的方向性強, 當然 sharp d.....

咁 在最先就閃, 還是最後關快門前閃, 個分別... 上面好早都講左了...

外閃

不說影樓燈, 就以 一般外閃為例, 直時因為光源面積極小, 方向性強, 光質自然硬。

燈頭set 成廣角, bounce 向天花時, 變成散射光, 而且光源極大 (整個天花板都變成光源), 光質就軟。


至於如何運用, 以人像來說, 就要看題材, 或是你想令主體表現的性格 / 感覺... 等等。

softbox 比用柔光傘更加 soft, 而且可以更貼近 model, 但當然沒有用傘的方便, 尤其是外拍時, 在街外 組合 softbox 真是想死。

銀傘 失光最少, 光質亦係三者之中較硬的(表面平滑), 很多人會用來影 時裝人像, 令衣服更有質感及立體感。

白傘 較柔, 因表面的布質有微小的pattern, 光較散射, 當然失光亦較多, 但一般都很夠用。

光透明 唔會比白色 soft, 因布質跟白色一樣, 只會失光更多, 而且 好少在影樓用, 因為除了反射到主體的光外, 有一半光是透傘而過, 這些光線會在天花/牆 四周 bounce 回來, 影響了主體本身應有的光差。 一般我只會在外拍時用, 方便一些只可以直打的場合。

你嘅問題都係好普遍!
一般在大光圈鏡頭發生,
你試吓用 :
M mode " 1/100秒快門, 光圈 f4-8咗右"
再玩熟啲,可减 EV ?
再玩 HI-end 啲,可再玩埋,閃灯減光度?"f1.4都可以Set得好好!

1. 測背景光 - 你可以用 AE-L Toggle , 根本唔駛 hold 住個制, 何需要 hold 住兩個學影...

2. Slow Sync 唔係萬能, 夜景人像要 配全埋 後簾 - Rear Sync , 影出黎先會 sharp, 因為就算用腳架 ,你唔郁, 有時 慢至 1/4s , 個model 會因大風而微微郁緊, 用 前簾一定 衰.....

3. 因應背景光度, 你有機會要 用閃燈補償, 如果黑色多, 光點少, 你可能要減半級 閃燈 EV, 如果後面極光猛, 你有機會要 加...... 數碼就好d, 可以試,,, 菲林就要好小心.....

4. 我唔會用腳架...... 因為 通常 背景係燈光, 個人背光, 在冇閃 時, 個人應該黑左, 即係主要靠閃燈結像.... 一定sharp...... 用腳架.... 非常費時, 影人唔同影景, 上上左右高低要不停咁去搵最佳角度, 用腳架, 等得太耐, 你冇mood, model 更冇mood.....

測背景, 梗係唔係 Spot AE-L 啦, 有得揀 14區 AE-L Toggle 架嘛..

明白明白 .. 係咪O者係 model 未埋位前 AE-L 一野 .. 再睇返背景 D 光暗比 .... 睇下洗唔洗 +- 閃光 EV ...再叫 model 埋位 , 用后廉黎影 ...咁樣 ?
jack 哥唔好意思 .. 煩住你 ...

自製 Soft Box :

材料 :
咭紙 , 110GSM & 80GSM 牛油紙 , 錫紙 , 魔術貼


用咭紙 做好個形, 用錫紙 做 裡面 反射面, 110GSM 牛油紙 做 面頭柔光效果, 在 箱中, 另有一塊細 d o既 80GSM 牛油紙, 用四條 幼膠紙 吊在中間, 作為內反謝....

在 燈位 貼上魔術貼, 當然你支 5600HS 都要貼....

呢個係 bounce 90度 折射 式 softbox , 直射的話, 學上次位朋友咁, 搵個 大碗麵 o既 膠碗 做 外殼已經 得, 慳番..

有線唔會 sense 唔到
同埋 release time-lag 會少好多
但以我所知 TTL 只可單燈

su-800 可以玩 3 group 同用 IR
仲有唔知多o左咩新功能 (我冇用過唔知)

機頂燈最近o既機只可 2 group 同埋用可見光
回電慢

打爆背景的玩法

後面高低燈, 每邊兩支, 加了銀傘, 向著背景紙打....

前面一支大softbox 600W , 在圖左位置

仿造陽光
一般最理想的拍攝環景當然是在風和日麗,陽光譜照下拍攝。但香港的天氣真的變幻無常,遇上好天氣的日子就要看看你的運氣了。像圖中照片,出發往拍攝地拍攝時侯天朗氣清,但抵達時卻烏雲密佈。為了保存原有構思和不想這次白來,於是使用閃光燈來仿造出陽光的效果。閃光燈設置在MODEL的前方,並且安排從高處往下方向閃去,要留意閃光燈造出的陰影是否自然,否則可能會拍攝失敗。

柔光傘, 如果係 只有16吋 直徑的 小傘, 只係俾外閃 用, 只係 20蚊 , 但香港好少有售, 要去 深圳寶安南路 , 有間 U2 專賣店 有售。

而一般香港買到的 銀/白傘, 最少的大概 24吋直徑, 俾 一 d 150W 左右 的小影樓燈用, 都係 幾十至 百幾蚊都有, 睇用料。

有d 再大的, 可以去到 3呎 或更大的。

傘的直徑越大, 同樣情況下, 光質會越 柔。

其實 大小傘 都可以用在 外閃上, 問題係你支 燈架夠唔夠隱陣, 因為 大傘, 如果外影, 風一吹就反艇

如果得一兩個人, 你亦可以試下 用一把 Standard size 的柔光傘, 用一個 可以 插 柔光傘的 銅頭, 扭在 單腳架上, 插上傘, 再將 SB25 用膠紙 綁在 傘上, 用飛燈線 連住機身....

至於測光, 我覺得最重要係你對 TTL 測光系統的認知, 要明白幾時要 加 / 減 EV , 否則, 乾脆用 M mode 慢慢試算了

1. 係咪lightsphere 唔重要, 要soft 一點, 用 bounce card 一樣得, 當然用 柔光傘更好。

2. 橙色玻璃紙, 可能太黃, 可以去文具店買 一種帶橙黃的 牛油紙 (比原色牛油紙 黃一點的), 中南文具有好多不同顏色的, 還有, 最好買 80gsm 的, 減光不會太多, 110gsm 的太厚了。

係咪可以用A/S mode 測background光, set 番相同exposure在 M mode
then 用有 i-ttl 的閃光燈打在人身上

用 S mode 測光會好 d, 因為可以 設定在 X-Sync 上, 然後 AE-Lock , 當然 記住個 數值 用M mode set 死佢一樣可以
用 A mode 你就要 測左光 , AE-Lock 後, 再扭到 X-Sync 之下.

至於駛唔駛 +EV , 就睇你想個背景有幾光, 通常 如果全個景都係天空, 測出黎 under 機會較大, 我都會加番 半級至一級。

然後, 你說對了, 用 TTL 燈 打主體。 (但要留意, 你lock 的背景曝光值, 都會影響 閃燈 TTL 的出力, 個個牌子 logic 可能唔同, 你可能要 在閃燈EV 上再調整下)

當然, 最直接是 用 閃燈 的 M mode, 試好一張, 睇過 OK , 就繼續, 這樣至少 保證你在構圖改變後, 仍然有一個 固定的 值, 不會因為構圖改變 , 而影響前後光比。

X-sync 即 閃燈同步, 即係在這個 快門之下, 容許閃燈曝光, 例如 F80 的 X-sync 就是 1/125s , 即係話, 一般開閃時, 你只可以用到 1/125s.....

如果你用 1/250s, 你張相會 黑左一半, 因為 在 1/250s 下, F80 的快門簾 半開 咁掃落去, 如在 1/500s 下, 只剩 1/4 的快門開啟.......

(原理就如 影印機, 影一張 A4, 並唔係成個 A4 size 都有燈照的, 而係一條光管掃過去而得到image)


有 d 機, 個 X-sync 可以好快的, 例如 Dynax 800si 係 1/200s, Dynax 9 可以去到 1/300s, 即係在 1/300s 下, 仍然能夠得到 完整的閃燈曝光。


如果超過左 X-sync , 又要用 閃燈, 就要你 部機 support HSS (High Speed Sync) 了....

HSS 就是 在快門開 之前, 到 快門關了之後 這段時間, 閃燈 作 一種連續高速頻閃 (原理講左了, 就如影印機) ... 當然這種模式, 出力不會太強, 別期望可以在十幾米外用這模式, 一般 三數米 距離已經係極限...

外拍燈光人像分享

拍攝當天因為model要求, 所以將拍攝時間提早了.
沒想到正午12:00的時候, 太陽光從頭頂正正的打下來, 效果不理想
陽光很猛烈, 背景全爆了......

最後, 找了一些比較暗的位置, 用燈光自己去控制光影比較簡單.
閃燈也要set到full output, 相機setting快門全用盡D70的1/500閃燈同步
D70最低也是200 ISO, 光圈也只好盡收到f/11, 能夠剛剛好吸收到閃燈的光至理想的效果.
出了這一輯相, post在這裡, 希望各位前輩跟影友大家一起研究一下.

有時候, 拍攝時太注重技巧上的問題, 往往就忽略了其他的東西.
謝謝你的提醒呢~~~

攝影就好像造一件藝術品一樣, 除了手工要精美之外
本身的設計, 甚至包裝配襯, 也不能忽視的~~~

其實 fashion / 婚紗, 我都唔係好識分要點影 但如果係全身相, 個focus 在件衫的話, 我一般會用 銀傘, 光質較硬, 衣服有多點層次, 立體一點甚至裸燈, 只在燈前加牛油紙, 更硬。

如果半身 / 大頭, 重點在於人, 咁就未必要咁硬光... 當然, 亦要睇 model 輪廓....

用燈方面, 我會試下唔用圖左的燈位 , 將燈放在 model 前方, 只用 Standard reflector + 蜂巢... model 面部就向著燈的方向, 燈比 model 高, 要model 抬頭望燈...

這樣打燈, 會少一點散光打在周圍做成 bounce, 而背景亦壓暗一點, 一條長廊 由光至暗, 好過成條都咁光, 咁樣主體會更突出, 亦會增加一點神秘感...

1. 構圖太迫, .. 我唔知後景靚唔靚, 唔靚的話應該再揀過景先影, ... 而我會 影 多d 景.. 甚至 人像主體只佔畫面 三份一或更少都可以, 一來可以有多d 空間感, 二來 多d 實景, 再影晒成條裙... 咁先可以 對比到 條裙 有幾長, 有幾華麗....

2. 取景格格不入... 欄杆冇美感, 樓梯都係.... 同dressing 唔配襯... 亦冇 contrast (用個深色的背景, 先可以更突出白雪一般的婚紗)

3. model 表情的 情感表達, 我唔知你係咪一定要係 愁的如果係. 咁而家個色調未必夾到...

4. 燈位一係 再側 d, 令到投影 在model 的右面 , 眼下的臉位, 形成一個倒三角的光位, 咁樣更夾個 mood, 而家個鼻影形狀好尷尬...

一係, 就打正番少少 , 唔好要有投影, 只要model 右邊鼻位受光較少, 暗少少, 就已經表達到層次了..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