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Google
 

2009-03-22

白平衡的利器 - ExpoDisk

話說在自從發現網路上有人在討論『白平衡的利器 - ExpoDisk』之後,心中的敗家種子就有點要發芽的樣子,但是看著這麼一片就要4張多小朋友,又隱忍了下來。

之後又發現有人發明了『牛奶瓶白平衡法』,但還是覺得珍珠狀的 ExpoDisk 表面比較攜帶方便些,於是就開始尋找類似的材料,終於找到類似的塑膠板,並裁切成圓形,就類似 ExpoDisk 一般,只是差了沒有那黑色金屬的外框。因為功能類似,所以 DIY 版的就取名為 ExpoAmigo。

有圖才有真相! :nn|:

裁切尺寸 - 80mm 直徑,和 77mm 濾鏡的外框相同大小

D700無直倒 8 fps trick

D700無直倒 8 fps trick

又有超頻的小秘技公開了:

D700無直倒變8 fps: (from: http://www.nikonwatch.com)

First, make the following custom setting adjustments:

e5: Flash only
e6: Flash only
f4: Button press - Bracketing burst
f4: Button + dials - Bracketing mode

Set exposure manually. Activate bracketing with the Fn + Command dial and set 9F (9 frames). Set your shooting mode to single-shot (S). Do not use flash. Then hold the Fn button and when you are ready to shoot, press the shutter release and continue holding the Fn button. The camera will fire up to 9 frames at 8 fps.

To continue shooting after 9 frames, you will need to let up on the shutter release and depress it again. If you fire fewer than 9 shots, you will only be able to shoot the remaining exposures in your 9-frame burst if you continue shooting again, without letting up on the shutter release again.

Since you have set auto bracketing to apply only to flash, your non-flash bracketing burst is fired at your manually set exposure — it is not bracketed.

呢個 SETTING 好似同 D300 差唔多

1. Fn button set for Bracketing Burst
機身功能鍵設為[BKT],詳說明書p304

2. E5 to flash only
用戶設定E5調整為[僅閃光],詳說明書p298

3. E6 to flash only
用戶設定E6調整為[僅閃光],詳說明書p299


4. Set a 9 shot Bracket
設定包圍曝光 [9],詳說明書p120

5. Don't use a Flash
不要開啟閃光燈

CCD清潔

在04年12期《摄影之友》上有详细的D70-D300,CCD除尘攻略。
我在网上搜了下,只有这个:(
1. 插入CF Card, 開機(不用裝上鏡頭)
2. 開機後, 轉 "M" mode
3. 快門調較至 "Bulb"
4. 按住快門不放, 就可看見CCD 正在等你為它清潔了
正 ! 剛試 ed....掂 wor....
本來要用幾舊水買個火牛插住部 D100 先用到 Menu 個 CCD 除塵工能, E家慳番....

P.S. 特別一提, 必需確保 D100 清潔時有足夠電力, 否則有機會中途因缺電而鎖死了反光跳板...咁就....:sad:)

2009-03-13

大埔 屯門

大埔 -> 太和 -> 大埔公路-大窩段 -> 林錦公路 -> 錦田公路 -> 錦田繞道旁單車徑 -> 沿單車徑直到新元朗中心 -> 沿單車徑到朗屏西鐵站 -> 沿單車徑直到青山公路-元朗段 -> 輕鐵旁單車徑 -> 屯門

粉嶺 上水

唔洗搭車, 一定有喔 ! 粉嶺 --> 上水 --> 朗原濕地 --> 石上河 (邊境禁區前) --> 雙魚河 --> 河上鄉 (豆腐花豆漿自助餐 HK$8) --> 落馬洲 (瞭望台) --> 新田村路 (可以遙望整個皇崗口岸及福田區一帶) --> 米埔 (鳥獸保護區) --> 錦繡花園 (天鵝湖畔吃早餐) --> 錦田河 (觀鳥) --> 元朗紅毛橋 -->可選擇入南生圍搭渡頭過河, 又可以睇模型發燒友放遙控直昇機 --> 元朗舊墟 --> 山貝河 (觀鳥或者體驗一下當年小灣鱷貝貝被人捉既棲息地) --> 元朗工業區 --> 丫髻山 --> 濕地公園魚塘區 --> 邊境路 (當年英軍巡邏防止非法入境者闖入的地區) --> 尖鼻咀 (遙望后海灣及深圳) --> 輞井村 (古老圍村) --> 天水圍 --> 元朗 (大約需時 3小時) --> 午餐, 然後回程 (由於回程時可能疲倦了的關係, 就可能需要較長一點的時間, 3小時半左右啦.) 這個時間是以一般人以慢慢踩平均時速 12-15 公里/小時 計的, 勁車手就會很快便可完成.

其實, 路程長短可以自行調節, 初初可以去到錦繡花園就回航, 咁就大約來回全程都係只需三至四小時左右.

北大嶼山之旅

東涌線由欣澳到東涌, 10分鐘的車程沿途海景不錯, 又有飛機看, 於是我想: 到底由東涌踩單車去欣澳甚至迪士尼是否可行呢?
上星期日便去找答案

首先由逸東村租車出發 => 東涌港鐵 => 東涌碼頭 => 油站
搵左好耐先發現油站旁的小隙
逸東村租完車
應該唔好出碼頭,出地鐵站搵翔東路直去到尾
轉上斜再上就係迪士尼,翔東路沿途留意右手
邊有隧道過車廠同欣澳。
您去左碼頭其實可以沿空地行,油站旁入小徑
經行人隧道過返翔東路。

東涌單騎闖機場

不過可以騎單車四處遊,我們這趟就由東涌「踩」入機場島,追追飛機看看海景,輕輕鬆鬆度過愉快的周末!

(1)碼頭觀釣魚

踏單車地點除了吐露港,也可以是東涌。雖然東涌的單車徑跟將軍澳的一樣斷斷續續,發展未臻完善,部分更是車路上行駛,不過由於總體區內街道的車流尚少,只要「小心駕駛」,問題不大。在東涌租單車,可到地鐵站對面富東鸷商場內的單車店,不過由於被領匯「逼遷」,該鸷唯一的單車店將於來年1月搬往逸東鸷營業,將來要租單車,唯有搭多一程巴士!

由富東鸷出發,越過行人天橋便到東涌新發展碼頭,沿岸不少人在釣魚,據聞這裏主要有石狗公、躹魚等出沒,吸引不少磯釣發燒友來此碰運氣!跟覑便轉上赤躹角南路過橋,旁邊便是重開無期的昂坪纜車纜軌,雖沒纜車,但景色依然優美。由於這段路面沒有單車徑,車輛車速亦急,宜下車推單車橫過橋面。

(2)緩跑徑探古窯

過橋後,便是「機場緩跑徑」的開端,沿覑這段緩跑徑首先看到的是纜車轉向站,然後沿觀景路轉入過路灣路,到達第一個景點「古窯公園」,園址其實是赤躹角西南面的蝦螺灣遺址,1991年這裏曾發現十多座元代鑄爐,這是首次在香港發現的元代古蹟,後來新機場的規劃方案決定保留此地,並修建為公園。公園2006年開幕,園內現設置古窯仿製品及公園簡介,讓公眾了解赤躹角由古代變身至機場島的過程。

(3)巨型輪胎高過人

公園旁另設一個香港機場古物園,放置了一個輪胎和一條「膠龍」,輪胎比人高,它來自一輛卡特彼勒C785型載重車,此車在開拓面積達1248公頃的新機場平台中曾被廣泛使用;至於「膠龍」是作擴大直徑用的金屬切割工具「絞刀」,機場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完成,原因是大部分商用挖泥船日以繼夜地工作,而此絞刀來自其中一艘絞刀式挖泥船,可算對新機場貢獻良多。

(4)碰運氣探白海豚

離開古物園向前走,便到達機場島東面海岸線,海邊設置長苐供人觀賞東涌新市鎮及無敵海景,運氣好的話更有機會欣賞到香港之寶中華白海豚。緩跑徑的終點是港龍航空/中航(集團)大樓,再接東岸路,途中看到機鐵經過,頭頂亦有航機飛過,再轉入航天城東路,經過高爾夫球場後,便抵達最終目的地、香港新地標的亞洲國際博覽館。在此可休息一會,或放置單車後,經行人天橋前往航天廊遊覽,再騎單車走回頭路完成行程。


東涌單車遊

路線﹕富東鸷至亞洲國際博覽館

途經﹕東涌新發展碼頭、纜車轉向站、古窯公園、香港機場古物園、航天城高爾夫球場

需時﹕來回約3小時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7張)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7張)

難度﹕3.5★

交通﹕乘地鐵至東涌站,再沿指示往富東鸷地下單車店租車

租車費用﹕$15/小時;$50/日

醒目QA﹕機場以外其他踏單車遊點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7張)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7張)

Q﹕除了機場,在東涌騎單車還有什麼地方可去?

A﹕ 其實不少單車發燒友正在發掘其他路線,熱門路線除了北面的機場島外,西至璂石灣、沙螺灣,東至白芒、欣澳也成為不少人的「單騎」遊點,此外亦有不少一家大小,選擇在逸東鸷、馬灣涌、東涌炮台和沙咀頭的一片濕地作親子單車遊。至於南下長沙,由於東涌道車多,加上路段斜度大,故只適合具踏單車經驗人士。

地圖

大埔海濱公園去粉嶺







先去到太和寶雅苑附近,向水圍/帝欣苑方向行

沿路踩到去帝欣苑,跟住到大埔花園,會見到路口(梅樹坑路),唔駛理,直去(不過如果係由梅樹坑出去的話,會經過呢條路,小弟正是由太和踩去梅樹坑,再係梅樹坑路向左轉出番大路)

再向前走,會見到巴士站。巴士站左邊有落斜路



見到右邊第一條隧道,轉入去(另一條係去大窩西支路果邊,沿路上番斜就係去林村)

過隧道沿路上斜,就去到康樂團,請過馬路

順帶一提,過左馬路再穿過左邊條公路,會去到大窩西支路果邊

直去,右手邊會見到中電變壓站,沿吐公隔離行

因為有工程,呢段路而家不能直去,要推車落樓梯

落樓梯再踩一段仔,再推車返上去(其實唔咁煩的話,行圖1右手邊條路,馬路黎,咁就唔洗推車落樓梯啦,不過仲係要推上去)
]
再踩一段仔,去到呢個位差唔多停低推車

點解要咁做,因為要上橋,上左去請行右手邊

之後落橋,請u-turn,唔好向前行(即係背住康樂園咁行)

一直沿小路直行,見到綠色橋,直去(條路係火車路隔離的)。至於隻狗,我得閒無聊影下佢姐,放心,佢識自己避開的

再行會見到橋,唔好上去,直去就ok,跟住會行番出馬路

13. 再多走10米就會見到這條馬路,中途會見到一條行山天橋,無須理會一直去。

14. 見到火車橋,就要轉落去。(如果繼續直去,可以去九龍坑山)

15. 過了火車橋就繼續沿車路出村(無須上任何天橋)

16. 過了村口士多,繼續沿車路行,大約行多40米就會見到九龍坑行車天橋,看到就繼續直去。

17. 走到這個路口,就不要上橋,就要轉左(注意︰小心對頭車)

18. 走大約200米就見到這個入油站路口,請就轉入油站。

19. 入到油站,就會發現這個路口,用這個路口走回去走山路。

20. 再上這條斜路就到粉嶺。

21. 上完斜就見到這個路口,左面去華明,右面去祥華村

22. 由於小弟家住華心,所以我就選擇轉左。

23. 落橋後,直去就是華明村和華心村,轉左就是去和合石村。(我就要直去)

24. 行大約 100米,就有分叉路口。(左去華明,右去粉嶺火車站)

RB基礎訓練

公路自行車是一項以有氧耐力為主的運動。終點前的衝刺固然精彩地展示了這項運動爆發時的美,但即使是最優秀的衝刺型車手,也要先緊跟主車群熬過漫長的賽程(世界盃賽每一站均長達200多公里),才可以在終點線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可以說,有氧耐力是公路車運動的最基本要素。要提高公路車的運動水平,首先要從有氧能力著手。
有氧運動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從幾十分鐘到十多小時不等。在這段時間內,運動者做功的功率比較平均,運動強度和心率之間有緊密的關係。他們之間關聯的計算方式有很多,最簡單的一種是按最大心率比率來計算。在正常情況下,每個健康人在運動時能達到的最大心率是相對穩定的,按照年齡可以大概估算出來。方法是用 220減去自己的年齡,得出的就是自己最大心率的估計值。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同,所以此估算值和實際值有一定偏差。現有的比較精確方法是進行實際測試,記錄下受試者運動到極限時的心率峰值。由於條件限制,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做類似的測試,這時220-年齡的方法是一個偏差不至於太大的原始參考點。

根據運動者的最大心率(下面表示為HRmax),運動強度可以分為5個區:
HRmax 強度區 描述
50%-60% 1恢復區 輕度運動,可用於熱身和訓練中和之後的恢復
60%-70% 2低強度有氧區 中度有氧運動,運動能量來源以體內脂肪為主,能有效減肥。
70%-80% 3高強度有氧區 較強有氧運動,肌肉內糖原大量分解消耗
80%-90% 4無氧區 大部分肌肉處於無氧呼吸狀態, 乳酸大量堆積
90%-100% 5極限區 個人運動極限,會對身體系統造成嚴重衝擊,此強度下的鍛煉要十分謹慎

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強度和心率的量化關係因人而異,上表是大致的參考,要做到精確,必須對個人情況獨立分析。3和4區的分界,被稱為乳酸閾值,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後文會詳述。

公路車比賽中,運動員大部分時間工作在2和3區,理想的狀態是工作在2區,因為這時肌肉中的糖原消耗少,疲勞感因而較輕。但比賽可不是郊遊,每名選手都必然盡奮力爭先,此時實力的分冶就在同一絕對強度對不同選手的相對強度之差上。毫無疑問,保留餘地越大的選手,勝利的機會就越大。因此,公路車訓練的基本點就在於提高運動員2和3區的輸出功率上。在2和3區,特別是2區的訓練應該占訓練總時間的大部分。2和3區的運動能力是運動水平的基礎,基礎越牢,能夠達到的水平就越高。在訓練時,蹬踏轉速應該是穩定在效率最高的轉速上,一般平路為90轉/分,爬坡為75-85轉/分左右。 (好多初學者都有轉數高就好,其實唔係..適合轉數 + 適合強度先係練習既基礎)
在打好了基礎之後,怎樣進一步提高呢?氧氣是有氧運動中機體產生能量的氧化劑,運動員攝取氧氣的能力越強,能量的供給就越充分,成為高水平耐力運動員必備的條件之一就是超強的攝氧能力。衡量人攝氧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每分鐘每公斤體重最大吸氧量,簡稱VO2max。一般成年男性的 VO2max約40-55ml/min,成年女性則為30-50ml/min左右。而目前活躍在賽場上的Lance Armstrong的VO2max是驚人的85ml/min,五屆環法冠軍Miguel Indurain 更高達89ml/min。強大的攝氧能力可以讓運動員對比賽中接連不斷的高速突圍,高聳入雲的山坡應付自如。所以自行車被形容為「腿和肺的運動」。

提高VO2max比較有效的方法有兩種,兩種方法都很辛苦,但收穫也是巨大的。

這兩種方法一種是「靜態」的,另一種則是「間歇」的。

「靜態」的方法是:在充分熱身之後,運動員在3區上端,即前面提到的乳酸閾值附近持續工作一段較長時間(20-30分鐘),運動過程要連續均勻,盡可能不作任何停頓。蹬踏的轉速在90轉/分左右。

「間歇」的方法是:在充分熱身之後,將訓練分若干單元,每個單元分為兩個相等的時間段,一個時間段至少為3分鐘,最多不超過5-6分鐘。運動員在極限區,大約為最大心率90%的點持續運動一個時間段,然後休息一個時間段,然後緊接下一個相同的單元。要注意的是休息應該是積極的,即放慢速度,減小阻力,而不是停止運動。每個單元的長度和一次練習的單元數量視練習者運動水平而定。可以先從3分鐘一個時間段,即運動3分鐘,恢復3分鐘,2個單元開始。和「靜態」的方法一樣的是,練習過程要連續,不能停頓。不同的是「間歇」法的轉速要稍高,應在100轉/分以上。 (我就再分兩類,1.輕腳盡高轉 170rpm以上(練圓腳)、2.重腳但可以踩到 70rpm"練無氧")
上述兩種方法對提高VO2max都很有用,在此基礎上,「靜態」的方法還對提高肌肉的力量有幫助,而「間歇」的方法則更能提高心肺能力和恢復能力。這兩重訓練方法,特別是後一種,必須有良好的基礎才能練習,不然的話身體會承受不了,不能在指定強度堅持預定的時間。即使是高水平的車手,第二種方法也要慎用,一星期最多不能超過兩次。此類練習,應該穿插在2和3區的練習中,平時的訓練仍應該以2-3區的練習為主。

A.車齡未滿一年的人

 1.無論你是否有晨騎習慣,每週累積騎乘裡乘數至少150公里,千萬不要只在週六和週日各騎75公里,這樣效果不好. 最好是一三五20~30公里,週六60~80公里,週日休息陪陪家人

 2.無論平路或爬坡前面都用39的小盤來騎車,重點在於練習蹬踏頻率,剛開始練習試控制90~100rpm之間. 想要成為優秀的騎者練習蹬踏頻率是一門必修的課程,此時53的大盤對你們的幫助不大,因為你們的肌力還不夠強,就算用了練習的效果也不大
  a.利用輕踩回轉時檢查膝蓋上提時,是否會外翻的現象,就是一般所說的腳開開. 原則上膝蓋上提時,要隱約好像要碰到車架上管,但實際上又不會碰到才對.
  b.當蹬踏頻率到達110~120時看看屁股是否會上下震動,如果會代表你踩踏的不夠圓,要練到屁股能夠穩定的坐在坐墊上為止.

 3.初學者開始練習騎車手要建立固定的騎車習慣與正確的騎車姿勢,不要一開始就想要跟上老手的節奏,應該用八成體力來練車,想要跟上別人只會讓你的乳酸提早堆積,你需要的是用二三個月來建立身體的有氧機制,提早讓自己爆缸只會讓你的身體更累,並且打擊自己的信心.

 4.再重申一次,培養騎車樂趣,建立耐力基礎,學習正確騎乘姿勢,打好基礎準備迎接中級班的課程.

B.車齡超過一年的人

 1.你的騎車姿勢大致底定,你也知道蹬踏頻率是怎麼一回事,你有一定的心肺功能, 你勉強可以跟上車隊好手,但往往在關鍵時刻就被甩開,你很努力也很用心騎車, 但不知為甚麼就是無法進步,但你心理又渴望像別人一樣強. 如果你符合上述的情況,請準備進入中級班的訓練

 2.每週累積騎乘裡乘數至少250公里,內容分配參考前面.

 3.每次出門騎車,剛開始5~10公里為熱身階段,前面一樣使用39小盤.

 4.過了熱身階段開始利用地形練習坐姿爬坡,站姿爬坡,握下把抽車爬坡,以及平路壓低身體減少風阻的騎車姿勢.這些項目注重在姿勢與技巧,不要要求強度,姿勢正確又要求強度是屬於高級班的課程,請不要好高騖遠.

 5.週一~週五是你閉門練功的時段,週六是驗收成果的機會,利用這個機會向車隊高手請教,甚至在某些路段向他們討教幾招,看看自己跟他們的差距是否又拉近

 6.這個階段是轉型變大人的重要時刻,每一項基本功學的越紮實,將來你的騎車風格會更全面化,各種路況都難不倒你,你幾乎沒有罩門,想擊敗你除非你的車爆胎.因?:九::A要更全心全意的明白每一個動作發力的原理,並學習能做出每一個動作.

 7.偶而有機會參加一下比賽,感受一下高手是如何騎車?從中吸收比賽經驗,而不再是出發後沒多久,目送別人的屁股離去.

 8.這個階段的隊員在熟悉各種姿勢騎車的方法後,開始要增加一些強度,讓你變的強壯,準備接受高級班的訓練.

想騎的更遠更快,沒有快捷方式,更別妄想吃藥,沒有甚麼武功密集,上網到處可以找到資料,有心勤練是不二法門,或許以?:九::A已經很強了,那是週遭沒人比你強,現在你來到這裡,發現好像每個人都很厲害,其實每個人剛開始都一樣,但是他們為何變成如此?道理很簡單,因為有心.


轉貼於 香港運動科技討論區,原貼文者︰kaho_bb

紅字係本人覺得要注意既地方同本人小小既意見.....祝各車友不斷進步...

三門仔路

三門仔路去到東華前少少有個路口
直去係三門仔.轉上去就係沙欄

map:
http://samsonman111.googlepages.com/GM2008-08-30T12-43-34.html

photo: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samsonman111/20080830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