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Google
 

2010-01-03

冬季养生关键

冬季养生关键

冬天要保持肾气旺盛,防止严寒的侵袭
  按节气算“大雪”已过,冬至即将来临。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应麟告诉大家,冬天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由于人体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肾脏机能强,生命力也强,反之,生命力则弱。冬季时节,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即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生病。
  王医生说,冬天要保持肾气旺盛,关键的一点是,要防止冬季严寒的侵袭。所以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以下几点是贯彻这一原则的要点。

一、精神调养
  冬季养生,要着眼于“藏”。具体到人体的精神活动,又如何“藏”呢?在《黄帝内经》里早已明确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说,人们在冬天要保持精神安静,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好像把个人的隐私秘而不宣,又如得到渴望之品那样满足。其中心思想是:在冬季人们要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能调摄不良情绪。在遇到不顺心的事、不高兴的事时,要学会调摄情绪,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预防的措施之一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来调整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而减轻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冬天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B1、B2的豆类、乳类、花生、动物内脏等,以增强大脑功能。

二、饮食调养
  1.冬季饮食的基本原则: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应该是,增加热量,保证充足的与其曝寒和劳动强度相适应的热能。
  2.冬季宜多食的食物:可以多用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
  3.“少食咸,多食苦”: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当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抗御过亢的肾水。同时冬季饮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之阳受损。对于正常人来说,冬季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平阳”的原则,也就是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像藕、木耳、胡麻等物皆是有益的食品。为了避免维生素缺乏,应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油菜、绿豆芽等。

三、起居保健
  《黄帝内经》里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冬天要早睡、晚点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还要注意下面几点。
  1.冬季穿衣要注意“衣服气候”。是指穿的衣服表面温度在零摄氏度左右,而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2~33摄氏度,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在人体皮肤周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小气候环境,缓冲外界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侵袭,使人体维持恒定的温度。
  2.寒冬脚的保暖。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的皮温最低。祖国医学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胃脘痛、腹泻、行经腹痛、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所以必须要注意脚的保暖。
  3.冬季勤开窗有利于身体健康。在冬天不要为了保暖而不开窗子,使室内空气不能流通、交换,长期在室内呼吸比较缺少氧气的空气,同时也使空气中的微生物、病毒、病菌得以滋生,而特别容易生病。所以,天气虽冷,还是应该定时开窗换气,使室内保持一定量的新鲜空气。
  4.冬季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冬天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一般保持在16~20摄氏度较合适,以18摄氏度为最理想。室内湿度一般以30%~70%之间为宜。
  5.不要蒙头睡觉。有人冬天睡觉喜欢蒙头睡觉,是不卫生的,会造成缺氧而感到胸闷、恶心或从梦中惊醒,出虚汗,第二天会感到疲劳。
  6.不要夜间憋尿。长时间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会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四、坚持锻炼
  冬天,因为天气寒冷,许多人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些都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事实已经证明,冬季到室外参加体育活动,身体受到寒冷的刺激,肌肉、血管不停地收缩,能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这样,人的抗寒能力就可明显增强,而达到冬季防寒的目的。

五、提倡药补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亦应之。人体的阳气于冬季内藏,阴经内守,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
  1.要辨证进补:
  气虚者的进补:所谓气虚,即气不够用,动则即喘、体倦、懒言、常自汗出、面色淡,舌淡白,脉虚弱无力。可以用下列补药,如人参、山药、茯苓等。
  血虚者的进补:所谓血虚,即是营养人体的物质不足,不能发挥营养人体的作用,表现为不耐劳作,面无华色、苍白,且易健忘、失眠,舌淡,脉细。可以用下列药,如龙眼肉、何首乌、紫河车等。
  阴虚者的进补:阴虚是指营养人体的血、津液、阴精皆不足,表现为,形体消瘦,午后面色潮红,口咽少津,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喜冷饮,舌红少苔,脉细数。可以用下列药,如枸杞子、桑葚、黄精等。
  阳虚者的进补: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倦怠,小便清长,大便时溏,脉沉乏力。可以用下列药,如杜仲、鹿茸等。
  2.要注意不同年龄的补益:
  青年学生学习负担重,睡眠不足,产生心脾不足或心肾不足,可以选用莲子、何首乌等;小儿内脏娇弱,易虚易实,饮食不节易伤脾胃,可以在冬季健脾,用茯苓、山楂、大枣、苡仁、红小豆等;中年人工作负荷重,不注意休息,损伤气血,可以用龙眼肉、黄芪、当归、等补养气血;老年人身体虚弱,无病时可以选用杜仲、何首乌等,若有病则必须辨证进补。此外,男女性别不同,补益方法也不同。如少女月经未至,无病时选用当归、白芍、紫河车等。
  3.药补勿过偏:
  服用补药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偏,否则会导致阴阳新的失调。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2学习笔记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2学习笔记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2学习笔记

二、中医与日常生活

北京东边是崇文门,崇文门是文官走的门,只可以走一种车,就是酒车,大家都喝酒,都要应酬,实际上酒在中国文化的概念里是具有生发的性质。西边是宣武门, 宣武门是武官走的门,只可以走一种车,就是刑车。它守的是肃杀之气。
安定门和德胜门,从风水学上来讲,北门是不可以开的。因为南方的疏布是做慈善,北方主收藏,藏就要藏得住。收藏到是心爱之物,是不给别人看到的。这类似肾精,肾精藏得越足,向外散的东西就越多。安定门是出兵打仗的时候才可以开启,要打仗首先要有定力才可以。德胜门是回来的门,就是说万不得已要出北门的话,也要有出有进,这是北方的内涵。
——说不定这是真的,古人建房都看风水,而且宣武门菜市口一带的确是行刑的地方。至于现在,只要记住它们的方位,别下错车即可。

只有肾精足,才能有定力。泰山崩于前而不乱。能够做得到的就是婴儿,因其肾精足。
——有点那个。

肾精不足容易恐惧,习惯能够战胜恐惧。人只要闻木声则惕然而晶,是胃气不足和肾精不足的像。
——我就是经常被吓一跳。最恐惧的一件事,是若干年前,低头进一家商店时,一抬头突然见到一个和我一模一样的人迎面走来。那时的确被吓得有点灵魂出窍了。原来是镜像。可见人最怕的不是鬼,是自己。
左春,右秋,上夏,下冬,中为长夏。长夏是夏天过后有一个季节,是运化四方,把开花的过程变成结果的过程,叫中央脾土。
——对我来说是新概念。
为什么要封禅泰山,主要是由于东主生发之机。打仗开始时敲鼓,鼓声主生发,结束时鸣金收兵,西方属金要收敛。《黄帝内经》源于对自然的感悟,通篇东南西北和春夏秋冬。
——封禅泰山,也是第一次听说。

《黄帝内经》不是讲如何治病,主要讲如何顺其自然。
人体中部在哪里?肚脐(神阙穴),只可以灸法,不可以针刺,它不是中部。
人的中部是人中。因为它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任脉和督脉的连接点。
督脉是大阳经,主气,决定男人的生殖。脑髓、肾和腰脊、脊柱、脊髓。
任脉是人体大阴经,主血的。
这两条经脉都是奇经。十二正经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的现象,奇经八脉是人体的一种很特异的方面的一种能量,甚至可以说它是元气大储存地。它可以决定人生的许多重大事情。女人生育由任脉决定。
人中是任督二脉的交汇所。晕倒是阴阳离绝,阴气在下,阳气在上。刺激人中,阴阳重新和合。人中应该深、长、宽,阴阳、气血交通能力强。人中还叫寿宫、子庭,能否长寿,是否多子多孙。人中的深浅除了先天,还和保养有关。
——第一次注意自己的人中,不算短,也不窄,就是很平,比lg的差多了。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夏天人体的脾胃最虚,消化能力最弱。冬天阳气内敛,脾胃形成一个内热的格局,可以滋补,也可吃萝卜顺气。
——已知。

仁义礼智信,也是从身体当中来。东方主生发,仁就是东方,就是你一点点善念。义是白送人的东西,主散,是南方。礼是西方,是约束,如何约束人性,也是人性的收敛。智慧是肾精的外现,肾主智(志)。信是中央脾土,人言为信,人说的话要像土地一样真实可靠。小孩子志向高是因为精足。
——学习了。

《黄帝内经》到底讲什么。
1顺其自然(因天之序)
2健康长寿靠自己
3天人合一

因天之序,天的序就是从夏到秋,从秋到冬,从东再到春。天之序永远不会变,人体也要顺应这个次序。最好的状态是四象全有,见群龙无首吉。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和状态。
——真搞不清自己在哪个阶段,所思所为一定是有些混乱了。

健康长寿靠自己,《黄帝内经》是讲医道的书籍。健康是积精累气的过程,靠的是吃好睡好,消化吸收都有了,人才能健康。万恶淫为首,性事、情绪也跟健康相关。真正的医疗保险,就是精神文明。
疾病和生活密切相关,与人和人性也非常相关。调理好生活,调理好身体,才能调理好人。
——单是吃好睡好就不简单,诱惑太多,海外剧场那些看了一集还想看下一集,看完结局总觉上当的韩剧,总是半夜播出,白天还不带重播的,毁我健康啊。

天人合一,自然法则在人身上都有体现,也叫做有诸内必行诸外,所以中医有望闻问切。人和自然越和谐,越至善。中医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天人合一。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1 学习笔记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1 学习笔记
一、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和意义

1.《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唯一一本以帝王命名的书。
——我倒并不因此感兴趣。
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有帝王的支持,好办事啊。不过百姓也有命,生命之学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如今能医好病的即为好医生了。倒是我们自己,除了病以外,多学点知识调理自己,让自己也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地方。上医医国,似无先例,现今更无可能,为国策把脉,参与评说,且能命中要害倒是有可能。

圣人为什么重医药
所谓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就是能够掌控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如果又能够让别人听从自己,就可以由人而王。
——能够掌控自己身体和欲望,讲真理而又拥有受众,的确是圣人的特征。本人肺气不足,肾精不强,从未有由人而王的欲望,离圣人也远。学习圣人,提高克服不良生活习惯的自制力,是很实惠的目标。
天下即人身,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它自己有一个和谐的机制。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假如肝火太盛,木(肝)生火(心),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经不足典话,我们就思维就不够。拿破仑有一句话: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中医的话是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即命运。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中国文化强调从医入道(和)道以医显。
——非常同意前半部分所述,很有启发,以积极的心态,让自己的身心和谐。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即命运?常言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又由人身而定。似乎有点不够全面,一个身心健壮的贫儿似乎不能与病怏怏的王子的命运相比。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差异并无大差别,即使有差别,其命运也未必由此定论,人的主观努力起很重要的作用。在大环境中,在你的活动范围内,的确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对命运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们三肾人、四肾人,与正常人的命运有所不同。但同为移植人,命运也各异。

2.可以认知自我
生命活力:魄力 精神 意志 胆识 聪明
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

魄在中医里涉及到它是肺的神。肺神,肺气足了以后它的外现就叫神。力,涉及到肾,力量从肾来。肺和肾都涉及到一个先天本能的问题,所以魄力关系到本能的问题,是学不来的。不可以向别人学魄力。
——终于找到我魄力不够的原因了。不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胆量也有可能越练越大吧。
精神,在中医里,肾的最基本的物质就是指精;神是心的神明。精神在中医里是心肾相交的能力。
——学习了。
胆,是主决断的。胆识涉及的是胆气足不足。
——学习了。
意志,意是脾(精)的外现,心之所存谓之意。脾主运化,脾精足不是记忆性的问题,而是关联性的问题。关联性好,就是运化,就是头脑灵活的表现。志是肾之神,肾主收藏。意志是人体运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体现。运化灵活,又能定住坚持,就是有意志力。
——明白了脾的作用。过去谈意志,几乎全看主观因素,现在也了解到其物质性的一面。
聪明,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木。聪明与否,看肝肾能力。
——很有道理。

学习《黄帝内经》,培养更多地向内观察我们人身的能力。它是国学经典里边最为寂寞的一项。向内看很痛苦也很难,所以自古圣贤皆寂寞。西方是要认识自己,而中国文化是要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天和人的和谐,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你就越接近至善。
——讲得真好。不能善待自己的生命,就不是至善之人。
人身难得,就是要关注自己的内心生活,和我们内在的脏腑的那种运转,懂得了人体,就懂了人生的很多方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借假修真的载体,是要蓄之养之道精品。
——我是文革期间的学生,没有学过生物、植物、地理、历史等,是医盲,很吃亏。人身难得,过去亏欠的,如今要努力补回来。
真法难闻,《黄帝内经》是黄帝和老师的对话,核心问题也要通过一种斋戒断方式,不仅是持斋,而且要控制自己的俗欲,没有私心杂念的状态才能得到。学习时要修自己的身,修自己的心,真正能够看到里面去。
——和日常生活相关的一部经典,集中了古代人养生的智慧。只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静心学习,已然不易,更何况其他呢。
中国难生,生为中国人是一种难得的福分,要有一种深厚的感恩心和自豪。只有中国有真么多的经典,可以让我们去读,重新去反省人生,其中包括认真地体会身体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
——已经是中国人了,便不再讨论是否是一种福分。外国人也有他们的福分。真正的福分是充分学习和利用自己祖国的经典,确实获益。

3.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
对天地自然的感悟
对日常生活的感悟


我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移植人最关注的是肾宝宝的健康,整天围着他转,就像家里添了小孩,多少人都不够用。养生对我们似乎是奢望,还有资格吗?
有个不知是真是假的“太医”,号称可以医治癌症数种,对器官移植者却无计可施,在他看来,似乎我们难以再见天日,只能耗尽精气等待死亡了。也难怪,“太医” 当值之日,尚无移植之事。我自然很痛恨这种不给人以出路的人,不管他说得是真是假。你看牧师、和尚,在人临终之际,还让你满怀希望,向天堂或向西方极乐世界奔去。
面对现实,有时想起来也很好笑,像我们这样的人,肾已经挪地方了,那个肾经还是原道吗?
既然还活着,就有是养还是耗的问题;何为养,何为耗的问题。
抛开我们的特殊性,面对关于养生的种种理论、书籍、讲座,真让我们目不暇家。我下载了不少,大概地浏览了不少。不太喜欢台湾人的虚张声势,标新立异,夸大其词。大道至简,觉得洪昭光等大陆学者的话更靠谱。
移植人离不开抗排异药物,正是这些药物的不断改进,才使移植物的存活期越来越长。
除了药物,除了医生的调理和治疗,根据我们的特点,自己还能做些什么积极的事情,或者说如何正确地吃、喝、准确地拉、撒,适合进行哪些运动,这是我关心的。
残缺之美,美不在残缺,而在尚存的部分仍充满活力,还有朝气,还有故事。
我看过关于《黄帝内经》的60集纪录片,也很有意思,至少知道了这部经典大概是说啥事。
曲黎敏老师的视频讲座,更容易理解,更接近生活,不管是论说真谛,还是调侃,比较有意思。
各类专家总是要运用自己知道的那点事,来看待世界,解释世界万物,我们吸收其中对的部分,就会受益无穷。专家知道的那点事,比我知道的那点,多得多。
总喊着养生的人,未必就会保养,保养得很好。也许是因为总忘乎所以,缺乏自制力,才总摇着旗提醒自己,约束自己,比如我。无论如何,我在学习,在思索,在行动。


曲黎敏:女,山东人,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医史人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哲学与文化。著有《易道气功养生》、《中医与传统文化》,论文有《中医学形成的文化背景》、《五运六气与流行病相关问题研究》、《中医抗击瘟疫史》、《天人合一的医学内涵》、《中医学?人的学说》等30余篇。

黃帝內經養生智慧3— 曲黎敏中醫養生說

黃帝內經養生智慧3— 曲黎敏中醫養生說

細說活到天年的祕訣
  ●人為什麼很難活到自然壽限?
  ●睡眠不好會折壽?
  ●神醫扁鵲如何讓人起死回生?
  ●人體知道如何自救?
  ●《黃帝內經》教人如何不生病?
  ●怎麼通過外象看五臟?
  ●什麼是好的臉色?
  ●為什麼老人白天想睡、晚上又睡不著?
  ●從笑聲、哭聲就可以看出身體警訊?
  ●為什麼說生氣是大動肝火?

  名家開講中國最古老養生經典
  精彩絕倫又簡明實用的解讀
  既是一次人體智慧之旅
  也是一次養生與生命智慧之旅!

  《黃帝內經》實際上講的是如何不生病的道理,它的前提不是建立在如何治病上,而是建立在如何不生病。—曲黎敏《黃帝內經》是智慧之書,而不是知識之書,是可以讓一個民族懷著引秘的熱情世世代代、反反覆覆去閱讀的書。—曲黎敏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黃帝內經》

●醫道即生存之道

  曲老師以《黃帝內經》的傳統醫學理論為基礎,結合常見病症,詳細介紹中醫養生理念和方法,闡釋「醫道即生存之道」,說明中醫不只是救人治病之術,更是解決人類生命困境之道,強調對人類本性的深刻認知。

  初學者來看《黃帝內經》會感到艱深困難,但聆聽曲黎敏老師的精彩解讀,用現代話語來詮釋,拉近經典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讓每一位有心者都能跨越時代鴻溝,輕易進入浩瀚的中醫領域。

  曲老師主張中國文化之「道」,只有落實到「人」的層面才有意義,從生命之道來解讀文化和科學,當人對自我的生命本能和心靈,有充分的認知和反省時,才能得到對中華文化之道的覺悟,過健康自在的人生。

  曲老師不是機械式地教我們如何「治療」疾病,而是深入淺出娓娓道來,讓我們既能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與奇妙,又能學到實用的養生知識,解讀人體的奧秘和規律,強健身心、活到天年。

●神奇的老祖宗智慧

  《黃帝內經》是中醫聖典之最,注重天人合一、陰陽平衡、順應四時、飲食宜忌、天人相應、陰陽五行等,二千多年來一直是中醫理論的基礎,更是中國人奉行的生活飲食起居大法。大道從不遠人,它不像西醫書籍總是在解析生理、病理等艱澀專業詞彙,它還幫助我們認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智慧,比如東南西北、春夏秋冬、陰陽調和等,說的是和我們息息相關的順時調養、體質、飲食、修養性情等。

作者簡介

曲黎敏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
  ●北京天人醫易中醫藥研究院院長
  ●《名家論壇》專家
  ●清華大學特邀顧問
  曲黎敏老師有深厚的國學素養,精通文字學、傳統中醫學、西方人類學。 近年來,在大學主講「中醫文化」、「周易與中醫學」、「道家思想研究」、「中國文化經典導讀」等課程。
  在中醫理論和臨床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與體會感悟。

  致力於中華醫道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推廣,經常受邀到各大機構演講。曲老師的演講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生動活潑,讓聽眾既能領略中國文化的智慧與玄妙,又能得到切實好用的養生觀,實現對自身生命切實的人文關懷。

主要著作:
  《黃帝內經養生智慧》
  《從頭到腳說健康—黃帝內經養生智慧2》
  《中醫與傳統文化》
  《中華養生智慧》
  《易學氣功養生》
【書系總序】名家論壇 名家名著

【作者序】從人體智慧感受生命智慧

第一篇 中醫養生觀—神奇的老祖宗智慧

第一章 中醫的定義
定義1:中醫使生命長生(方技者,皆生生之具)
定義2:中醫是對生命的細緻體會與關切(醫者,意也」)
「醫者,意也」的來源
「醫者,意也」的體現:把脈、扎針
第二章 中醫如何看病?

1 神醫傳奇:扁鵲救太子起死回生
扁鵲的起死回生術1:三個問診
扁鵲的起死回生術2:三步治療法

2 中醫看病之「望」
扁鵲望齊桓公面色斷生死
醫聖張機預言王粲死期
中醫「望」之要義

3 中醫看病之「聞」
黛玉臨終之聲
中醫聞「五聲」觀五臟
從說話判斷臟器問題

4 中醫看病之「問」
中醫問診要義—「工」
從「咽喉要道」看中醫問診

5 中醫看病之「切」(把脈)
「切」是對生命的體驗與把握
什麼醫生才是好醫生?—大醫精誠

6 生病的四個層次與中醫對治法
第1個層次:肌膚受邪及中醫對治法
第2個層次:經絡受邪及中醫對治法
第3個層次:臟腑受邪及中醫對治法
第4個層次:病入膏肓(骨髓)及中醫對治法

第三章 人生智慧與養生智慧

1 扁鵲的醫術傳奇與境界
扁鵲的「六不治」—扁鵲不治哪六種病人?
中醫「病有十不治」
扁鵲是中國醫家的最高境界和典範

2 壽限與養生
人為什麼活不到自然壽限?
晉嵇康的「養生五難」
人的生命週期與生命狀態

3 人生的道德修養與養生
孔子說「君子三戒」
中國傳統文化養生祕方

第四章 健康的生活方式—養生的四個方面
1 養性情
2 養睡眠
3 養居處
4 養房事

第二篇 身體大奧祕—解讀五臟六腑的身體智慧

第一章 五臟與中醫意象思維

1 中醫五藏和西醫五臟的不同?

2 什麼是五行?
五行是一種運動方式
五行與五氣
五氣生剋
五行與五個方位
五行與人事

3 人體五臟之象
五臟與五腑
五臟與五體
五臟與五竅
五臟與五華
五臟與五色
五臟與五聲
五臟與五神
五臟與五志
五臟與五變
五臟與五味
五臟與五臭
五臟與五液

第二章 《靈蘭秘典論》的五臟解讀

1 《靈蘭秘典論》解析五臟

2 心為君主之官(心是君王)
心的功能
常見心病及中醫對治法


3 肺為相傅之官(肺是宰相)
肺為帝王師
肺主一身之氣
常見肺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4 肝為將軍之官(肝是將軍)
肝主謀慮
人為什麼需要休息?—肝主藏血
常見肝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5 脾為諫議之官(脾是諫官)
脾能檢查心肺的問題
脾主一身肌肉
脾主統血
常見脾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6 腎為作強之官(腎是大力士)
腎是心的護佑
腎精能創造生命—腎主「造化形容」
腎主藏精
常見腎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7 五臟之外—膻中為臣使之官(膻中是宦官)
代君受過的心包
心包主疏通氣機
常見心包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第三章 不可輕視的六腑—中醫認為六腑比五臟重要
1 五臟和六腑的區別
2 膽為中正之官(包青天)
可以「交通陰陽」的膽
膽是臟腑運轉的關鍵
患膽結石、膽囊病的原因
改善膽囊病的方法
常見膽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胃為倉廩之官(管理穀倉)
胃有「田」的特性
五臟六腑的精華全在胃
胃主血
養護脾胃的原則
常見胃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小腸為受盛之官(國稅局)
小腸主吸收、變化
常見小腸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5 大腸為傳道之官(道路運輸調度)
主津所生病者
常見大腸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6 三焦為決瀆之官(治水)
三焦「主樞紐」
常見三焦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7 膀胱為州都之官(儲水)
膀胱主氣化
常見膀胱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附錄】
五行對應關係表
中醫常見詞語釋義
* 生理名詞類
* 治法名詞類
* 病證名詞類

曲黎敏 黄帝内经

●生活化詮釋經典
  ●養生祕訣易讀易懂
  ●中國大陸總發行量暢銷十萬冊
  ●改掉導致身體衰弱的壞習慣
  ●掌握十二時辰保健祕訣
  ●順應四季健康養生法

神奇的老祖宗智慧

  《黃帝內經》注重天人合一、陰陽平衡、順應四時的健康理念,二千多年來一直是中醫理論的基礎,更是中國人奉行的生活飲食起居大法。它不像西醫書籍總是在解析生理、病理等艱澀專業詞彙,它還幫助我們認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智慧。

名家開講引領入門

  初學者來看《黃帝內經》會感到艱深困難,但聆聽曲黎敏教授的精彩解讀,用現代話語來詮釋,拉近經典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讓每一位有心者都能跨越時代鴻溝,輕易進入浩瀚的中醫領域。

作者簡介

曲黎敏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
  ●北京天人醫易中醫藥研究院院長
  ●《名家論壇》專家

  曲黎敏老師有深厚的國學素養,精通文字學、傳統中醫學、西方人類學。 近年來,在大學?主講「中醫文化」、「周易與中醫學」、「道家思想研究」、「中國文化經典導讀」等課程。

  還致力於傳統醫道的公開推廣,經常受邀到各大機構演講。曲老師的演講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生動活潑,讓聽眾既能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與玄妙,又能學到切實好用的養生智慧,實現對自身生命切實的人文關懷。 主要著作:《黃帝內經養生智慧》《中醫與傳統文化》《中華養生智慧》《易學氣功養生》
詳細資料



目錄
書系總序
【推薦序】
【自序】醫道,就是生活之道

第一章 為什麼要學《黃帝內經》?
理由1《黃帝內經》在國學經典中地位獨特
理由2學習《黃帝內經》認知自我
理由3人身難得,真法難聞,中國難生
理由4可以培養我們內在的洞察力

第二章 中醫和生活息息相關的8個問題
問題1中國人為什麼說「左右」,不說「右左」?
問題2為什麼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
問題3為什麼大蒜、辣椒不入藥?
問題4何謂「仁、義、禮、智、信」?
問題5為什麼秦皇、漢武要封禪泰山?
問題6「咽喉要道」的真正含義?
問題7為什麼不說「始終」,而說「終始」?
問題8為什麼北京城東有崇文門、西有宣武門?

第三章 飲食養生法
1食物和藥的分別
2吃對食物不生病
3中國人的飲食習慣
4孔子的12個飲食觀念
5不同節氣的進補
6人參為什麼補氣?
7食物的偏性
8五味過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9《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

第四章 四季養生法
1四氣調神大論
2春天如何養生?
3夏天如何養長?
4秋天如何養收?
5冬天如何養藏?
6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第五章 因天之序—十二時辰養生法
1子時(夜?11點到凌晨1點)膽經當令 膽經在子時值班
2丑時(凌晨1點到3點)肝經當令 肝經在丑時值班
3寅時(凌晨3點到5點)肺經當令 肺經在寅時值班
4卯時(早晨5點到7點)大腸經當令 大腸經在卯時值班
5辰時(早晨7點到9點)胃經當令 胃經在辰時值班
6巳時(上午9點到11點)脾經當令 脾經在巳時值班
7午時(上午11點到下午1點)心經當令 心經在午時值班
8未時(下午1點到3點)小腸經當令 小腸經在未時值班
9申時(下午3點到5點)膀胱經當令 膀胱經在申時值班
10酉時(下午5點到7點)腎經當令 腎經在酉時值班
11戌時(晚上7點到9點)心包經當令 心包經在戌時值班
12亥時(晚上9點到11點)三焦經當令 三焦經在亥時值班

第六章 上古天真論
1生命是一個過程
2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3人為什麼會生病?—習性造病
4怎樣能夠不得病?
5臟腑本性
6陰陽論—女七男八

第七章 情志病的中醫對治法
1女子傷春、男子悲秋和生活對治法
2人為什麼會有煩惱?
3人生四惑—酒、色、財、氣
4百病生於氣
5情志生剋法

第八章 中醫如何對治亞健康?
1健康的定義
2 中醫論人為什麼會得病?
3「五勞」和「七傷」
4 中醫解讀亞健康

第九章 醫道總綱
1《黃帝內經》和《傷寒論》
2順其自然
3健康長壽靠自己
4天人合一
5醫易同源
6醫的本意
7藥的本意

第十章 中醫的六大要點
要點1人為本,病為標
要點2調動人體的自癒力
要點3強調身心互動
要點4重視人文關懷
要點5不治已病治未病
要點6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top

自序
醫道,就是生活之道

  《黃帝內經》是一本奇異的醫書,它不像西醫書籍那樣總是生理、病理及外行人根本看不懂的資料和指稱,它恰恰談的都是我們生活中耳熟能詳的事物,比如東西南北、春夏秋冬......於是,我們學習它的過程,就成了一次捕捉天地自然光影流轉的美麗旅程。

  在浩瀚的中華文化經典中,「醫道」始終獨立而鮮活地存在著:一方面,「道以醫顯」,醫道是中國文化最集中的體現,陰陽、五行、中庸等觀念,在醫道中無不盡其所極地鋪設張揚;另一方面,「從醫入道」又是掌握傳統文化精髓的捷徑,大到天地宇宙,小到個體生命,天與人盡在此中融和,象與數也不再虛無縹緲,而是如我們的每一次呼吸那樣真實而令人感動......學習它,玩味它,按照聖人的指點去挖掘探尋我們的身體及靈魂之秘,將是我們重整人生、完善人生的重要航程。

世界上最高的學問都是研究人

  世界上最高的學問都是研究人的學問。思想、哲學上的差異,並無法阻隔對人類生命肉體認識的一致性和共通性,只要是人,就會有喜怒哀樂或悲傷恐懼,人類情感和肉身的共通性,最終也會導致人類關於醫學觀念的某些共識。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醫學又是人類學中最高的學問。

  而這門學問在中國又體現為生活之道,中國的聖人為了說清楚其中的道理,統統採取了打比方的方法,他不去說這個概念「是」什麼,而是說它「像」什麼,在《易經》?他畫出卦來讓你看它「像」什麼,然後去感悟真理;在《詩經》?他用「比、興」的方法來描述人心;在歷史書?他講故事;在醫書?他說春夏秋冬......他從來都不用大概念壓人,而是發掘生活的點滴來映照我們的心靈,因此中國的經典都是智慧之書,而不是知識之書,是可以讓一個民族懷著隱秘的熱情世世代代反反覆覆去閱讀的書。

  為什麼說「買東西」而不說「買南北」?

  老百姓可能不大明白為什麼要「冬吃蘿蔔夏吃薑」,為什麼中國人說「買東西」而不說「買南北」,為什麼子為鼠、寅為虎、午為馬等原理,但千百年來中國的百姓因循著古訓,就那麼自自然然地生活著,被稱之為「中醫」的醫學護佑著。

  (前言)當探究到它的深處我們方知道,原來很多真理都是從身體?變現出來的,是自自然然的東西,因此參悟這門學說可以讓我們瞭解到人體與自然的奇妙和諧,兩者的和諧程度越高,就越接近「至善」。而如何依照我們的生命本性去生活和做人,則是我們每個人所必須認知的事情,《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則可以幫助我們盡量地完成這場對自我生命本體的認知過程。

  這是一門仁術,它源於一種根本的、深沉的愛,源於一種沉靜的力量及心靈的閱讀。它熨貼著我們生命的根,傳統醫學的真正作用,不是機械性地對疾病進行「治療」,而是像一位老師,告訴人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改掉導致我們身體衰弱的壞習慣,如何建立起良好的、符合我們生命本性的生活習性,並引導我們順應自然的力量。

  這是我們的一次關於身體的認領和解讀,它發生在五千年前,甚至更遠,在遠古的講堂上,一群聖人圍坐在一起......。在遙遠的今天,我們開始了自己閱讀的旅程,在模糊的字跡背後,我們找尋,關於宇宙、關於生命、關於靈魂的秘密......。

  我們現在閱讀《黃帝內經》和《傷寒論》似乎有些難度,但這絕不是一次跨文化的對話與閱讀。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當中,都流淌著美麗而空靈的漢字的基因,只要我們能享受孤寂,我們便可以像閱讀李白和杜甫的詩那樣去閱讀《黃帝內經》,它一樣有著超凡的洞察力、博大的精神和動人的韻律,一樣有著中國文化所具有的所有美德,它確定權威與法則,講究和諧與穩定,注重教化與實證,它不僅引領我們游走於宇宙太空,感受曠古時空的荒謬與空寂,引領我們不斷地向內、向著那似乎不可知的黑暗,不斷地問難探索,直至找到我們生命的真實的每一次悸動......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