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發驕奢、不循環再用膠袋、吃基因改造食物……十個香港人九個每天也在做的事,將來可能都是「罪」。教宗幕僚日前提出「新七宗罪」,包括污染環境、吸毒、基因改造、導致社會不公義、太富有、墮胎及戀童。梵蒂岡指出,面對全球化「惡果」,七宗罪亦要「與時並進」,罪行由個人提升至全球化。
有道德爭議的科學實驗(例如會摧毀人類胚胎的幹細胞實驗)
‧基因工程
‧污染環境
‧濫用藥物
‧社會不平等與不公義
‧製造貧窮
‧聚斂財富,損害大眾利益
「新七宗罪」由聖赦法院(Apostolic Penitentiary)主教吉洛蒂(Bishop Gianfranco Girotti)提出,前日在梵蒂岡報章《羅馬觀察報》(L'Osservatore Romano)報道。聖赦法院是梵蒂岡負責為神職人員開辦告解課程的部門。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高級講師陳士齊說,聖赦法院的主教等同教宗的幕僚,或會事先張揚教廷的決定。天主教香港教區秘書長李亮神父說,梵蒂岡有時會透過《羅馬觀察報》傳達重要資訊。
教宗幕僚指新罪是全球化「惡果」
《泰晤士報》引述報道,吉洛蒂認為新七宗罪的出現,是全球化的「惡果」。舊七宗罪的重點在於個人,新七宗罪在於社會。褻瀆神明不止是偷竊或姦淫,亦包括污染環境、做有道德爭議的實驗等。
吉洛蒂續稱,教宗本篤十六世對於現今社會世俗化、現代人對「罪」的意識逐漸減弱,以及愈來愈少天主教徒到教堂懺悔,感到痛心。
港教區:非棄舊立新
本港教區的神父大多支持新版本七宗罪。副主教陳志明說,新七宗罪並非要棄舊立新,而是在原有罪過上另加新罪,提醒現今信徒;李亮神父亦認為,教徒不單要修身,更要關注社會、全球發生的事,新罪能令教義更完整,「從前環境污染、基因改造等,在上世紀初根本未出現,隨覑社會進步,新科技出現,加入新罪亦是正確的」。
倘正式頒布 教義書本或要改
若教廷正式頒布加入新七宗罪,天主教的教義及書本均可能要修改。陳士齊認為,近年梵蒂岡經常有更新學說的舉動,如1992年承認當年錯判天文學家伽利略等。陳認為新七宗罪中,基因改造一項爭議較大,「醫療、食物上基因改造確有建樹,難講是否能定性為罪行。」
陳續稱,有錢人積聚財產,造成貧富懸殊,社會自然出現不公,歧視頻生。再者,富者過度虛耗地球資源,造成環境污染,這些罪本身就是一脈相承。至於吸毒、墮胎、戀童等仍流於個人層面,與舊七宗罪(如貪婪、色慾等)亦互相呼應。
Search
2008-03-11
新七宗罪
七宗罪
天主教七美德
相對於七宗罪,天主教列出了七美德。
罪行 美德
色欲(Lust) 贞洁(purity)
贪食(Gluttony) 节制(self-restraint)
贪婪(Greed) 慷慨(vigilance)
懒惰(Sloth) 热心(integrity)
愤怒(Wrath) 温和(composure)
妒忌(Envy) 宽容(giving)
傲慢(Pride) 谦逊(humbleness)
惩罚
* 色欲:在硫磺和火焰中熏闷
* 贪食:强迫进食老鼠,蟾蜍和蛇
* 贪婪:在油中煎熬
* 懒惰:丢入蛇坑
* 暴怒:活体肢解
* 妒忌:投入冰水之中
* 傲慢:輪裂
在神曲中有类似惩罚的设想。
七宗罪
六世紀末的格列高里教皇把所有罪分成七項,他說一切人所犯的罪都可以分為七類:驕傲、憤怒、妒忌、不貞潔、貪食、懶惰和貪婪。雖然聖經中沒有任何一段經文同時提及這些罪惡,但卻分開在很多地方判定它們是罪。湯馬士阿奎那(Thomas Aquinas)和大多數的偉大神學家都同意這個說法,因此,這些罪便成為道德神學的一部份了。
1. 驕傲(Pride)
經文:箴十六 18;十六 5;廿九 23
第一項是驕傲,它幾乎是所有其他罪惡之前首先形成的一種心理和道德狀態。所有的罪都是不同形式的自私,而驕傲就主要地帶著過份的自高,自我陶醉於優越感中。上帝所憎惡的驕傲並不是自尊,也不是適度的個人尊嚴,而是一種過份的自高,這種傲慢的態度令上帝和人都感到可憎(詩一零一 5)。
驕傲可能有各種不同的形式,但都是從人類狂妄自大的心中發出來的,其中包括了形貌、種族、事業、社會地位等,甚至連靈性方面也有。
2. 憤怒(Wrath)
經文:詩卅七 8;太五 22;箴十六 32
憤怒是人的一種最糟的罪,每一個人都可能會犯這一項罪。小嬰孩會大發脾氣而損失掉一餐美味的食物;小孩子突然發脾氣弄到一家不寧;太太發脾氣會引起頭痛病;丈夫發脾氣會失掉胃口。家中的每一份子會受到憤怒的害處,並且無一幸免。總括來說,憤怒使人心中生出怨恨,使家庭不和,使社會紛擾,使國家混亂。
當然,有一種憤怒是上帝所嘉許的,這就是我們必須對周圍的腐化和不道德的罪發出正義的憤慨。
如何克服這項破壞性甚大的罪呢?第一,我們必須先去除怒火的意志,認識到它確實存在於我們之中,並且也明白它在上帝的眼中和在你的眼中都是罪惡。第二步,我們必須對上帝承認這怒火的罪惡,並懇求祂赦免我們的怒火和壞脾氣的罪。
3. 妒忌(Envy)
經文:伯五 2;箴十四 30
妒忌可以毀壞名譽、分裂教會,甚至引起殺機。它可以縮小我們的朋友圈子,毀掉我們的事業和妨礙我們的屬靈長進,它甚至可以殺害一個人。切記:「在何處有嫉妒分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
4. 不貞潔(Lust)
經文:箴六 32-33
不貞潔的罪在開始時似乎並不很醜毒,它以美好、勻稱和令人喜歡的偽裝姿態出現,一點也不令人反感,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人的天性」,其實撒但就是喜歡扮成光明的天使,讓最剛強的人也失足跌倒。
不貞潔是罪惡中最可憎惡的一種,因為它扭曲了上帝給人的一種寶貴恩賜--人性的愛,而把它拖落到獸性的水準。
5. 貪食(Gluttony)
經文:路十二 18-19;申八 3
貪食是七項致命的罪惡之一,初期教會的領袖們把它與驕傲、妒忌和不貞潔並列一起,這是一項我們大多數人都會犯的罪,但卻甚少人提及它。為甚麼我們說貪食是一個罪呢?因為它是物質主義的表現,它譏笑正義的節制,嘲侮自制和端莊,它高叫「吃呀!喝呀!快樂呀!因為我們明天要死了」,它不留位置給神,也絕不想到永恆。
6. 懶惰(Sloth)
經文:箴十九 15;廿一 25
懶惰的定義是「不高興動或勞動,怠慢,閒散和沒精打彩」,用神學上的說法,懶惰不單是指靈性方面的懶散,也包括我們在實踐基督教教義時的冷淡和不夠積極。懶惰是機會的毀壞者,在耶穌所舉有關十個童女的比喻中,其中的五個童女並不是不道德、欺騙或撒謊,而祇是懶惰。
7. 貪婪(Greed)
經文:提前六 10;可八 36
貪婪可以說比所有其他的罪孕育更多的邪惡,許多人在貪念的驅使下而去搶劫、謀殺等便是最好的例子,貪慾也是在伊甸園中最先萌芽的惡毒罪惡之一,聖經中另外也有不少貪婪的例子,如:巴蘭、猶大等。
七宗罪
七宗罪,正式譯名為七罪宗,屬於人類惡行的分類,並由13世紀道明會神父聖多瑪斯·阿奎納列舉出各種惡行的表現。天主教教義中提出‘按若望格西安和教宗額我略一世的見解,分辨出教徒常遇到的重大惡行’。[1] ‘重大’在這裏的意思在於這些惡行屬於原罪,例如盜賊的貪婪源於慾望。
這些惡行最初是由希臘神學修道士龐義伐草撰出8種損害個人靈性的惡行,分別是貪食、色欲、贪婪、傷悲、暴怒、懶惰、自負及傲慢。龐義伐觀察到當時的人們逐漸變得自我中心,尤以驕傲為甚。懶惰在這裏是指‘精神上懶惰’。
六世紀後期,教宗額我略一世將那8種罪行減至7項,將自負歸併入驕傲,懶惰歸併入傷悲,並加入妒忌。他的排序準則在於對愛的遺背程度。其順次序為:傲慢、妒忌、暴怒,傷悲、貪婪、貪食及色欲。較後期的神學家如聖多瑪斯·阿奎納則對這個排序方式抱有不同的意見。
‘重大惡行’與不可饒恕的大罪是不可混而一談。
圣经原文
和合本歌羅西書 2:18 不可让人因着故意谦虚,和敬拜天使,就夺去你们的奖赏。这等人拘泥在所见过的,(有古卷作这等人窥察所没有见过的)随着自己的欲心,无故的自高自大,
2:19 不持定元首,全身既然靠着他筋节得以相助联络,就因神大得长进。
2:20 你们若是与基督同死,脱离了世上的小学,为什么仍像在世俗中活着,
2:21 服从那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等类的规条呢。
2:22 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导的。说到这一切正用的时候就都败坏了。
2:23 这些规条,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
[编辑] 罪行
但丁在神曲裡根據惡行的嚴重性順序排列七宗罪,其次序為:
* 色欲-色欲泛指墮落的行為,道德的不完全,對刺激的追求,或過份希望他人的認同或接受。不合法禮的性慾,例如通奸。同時亦指過強的性慾,例如獸性。強暴﹑通奸﹑雞姦等,都是色欲最極端的罪行。(但丁的標準是‘過份愛慕對方’,而這樣便會貶低了神對人們的愛)。
* 贪食-現代的觀點認為「貪食」指浪費食物,或是過度放縱食慾、酗酒或屯積過量的食物,雖然在過去,任何因輕率而剩下的,都包括在貪食的定義中。而貪食也可以包括一些破壞性的行為,尤其指運動上(例如贏得獎杯),物質濫用或酗酒。貪食的定義中包括了「沉迷」,所以,貪食除了指食物外,對任何事物的過份沉迷也給包括了。(但丁的觀點是‘過份貪圖逸樂’)。
* 貪婪-與貪食一樣,是一種希望佔有比所需更多為之貪婪,尤其是指金錢上的過份追求。聖多瑪斯·阿奎納認為貪婪是「背向神的罪惡,正如所有朽壞的罪惡一樣,是人為了會腐敗的東西,放棄永恆的東西。」與貪婪有關的罪惡包括背叛﹑不忠﹑叛國﹑尤其是為了個人利益的。搜括及聚積過量財富,偷竊,打劫,尤其是以暴力或欺詐的形式,或借助權力而得到的財富。(或是以但丁的觀點,貪婪是‘過度熱衷於尋求金錢上或權力上的優越’)。
* 懶惰-懶惰及浪費時間
懶惰被宣告為有罪是因為:
* 其他人需更努力工作以填補缺失
* 因應該的事情還沒有做好,對自己是百害而無一利
* 均衡:一方比另一方付出更多(從但丁的神學觀念上去看,懶惰是‘未能全心愛上帝,未能全副精神愛上帝,未能全人之心靈愛上帝’-具體來說包括懶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滿足及無責任心。
* 暴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適當(邪惡的)感覺,復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賦與的權力以外,行使懲罰他人的意慾亦被歸作憤怒。過份的警戒﹑對他人有傷害的意圖。它也包括對他人無理的憤怒,例如因種族引起的歧視。因暴怒而引起的罪都是大罪,例如殺人﹑歧視﹑大屠殺等等。(但丁描述為"把對公義的愛護歪曲為復仇和憎恨 ")。
* 妒忌-妒忌跟貪婪一樣,是一種因為不能滿足的欲望而產生的罪惡。首先,貪婪通常跟物質財產有關,而妒忌則跟其他方面有關,例如愛情,或他人的成功。第二,妒忌的人的欲望,通常建基於他人的失去。妒忌可以令人對他人的不幸袖手旁觀,甚至為他人的悲慘遭遇而感到快樂。因對方所擁有的資產比自己豐富而心懷怨怒(但丁說:“对自己资产的喜爱变质成了忌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拥有者的欲望”)。
* 傲慢-傲慢被認為是七宗罪中最原始,最嚴重的一項。期望他人注視自己或過度愛好自己,(因擁有而感到比其他人優越)(把自己定位成比上帝或他人更优秀的存在。傲慢被認為是所有罪中最致命的,因為路西法就是因為傲慢而墮落,最後成為了與神對抗的魔鬼撒但。自負與自戀都是這種罪惡的產物。但丁对骄傲的解释是“对自己的喜爱变质成对相邻者的憎恨和轻蔑”)。
四世紀當時的埃及僧侶伊瓦格里厄斯•泊恩太格司(Evagrius Ponticus) 把这些罪行定为八种“致命的激情”(8 deadly passions), 而在東正教方面,这些冲动仍然被描述为“致命的激情” 而不是深藏在他们体内的罪孽。而主动迎接这些“激情”或拒绝与这些“激情”对抗的人在正统基督徒道德神学(Orthodox Christian moral theology)方面是被定位成有罪的。
四種基本美德和神學三美德合稱為七德行。
神权政体
贪婪,失控的欲望,是七宗罪中的重点。其他的罪恶只是无理欲望的补充。:
* 色欲:肉体的欲望
* 贪食:胡为的欲望
* 妒忌:财产的欲望
* 懒惰:逃避的欲望
* 傲慢:卓越的欲望
* 暴怒:复仇的欲望
各種罪行其實環環相扣,所以各种各样的动机也被假设成是与各种罪行相连。例如驕傲(過度迷戀自己)其實暗示了貪食(過份消耗或浪費食物),其餘各種罪行亦有相同的連繫。每種罪行其實在表現出自視比神更重要,因而未能全心全意全神地投入去愛神。学者和神学家们也利用了属性(attribute)和原因(substance)设立图解(schema)来解释这些罪行。
Saligia
像之前所說的,七宗罪在拉丁語中為: “superbia”,“invidia”,“ira”,“accidia”,“avaritia”,“gula” and “luxuria”。在重新排列后,它們的第一個字母可以形成中世紀拉丁語“saligia”,然後衍生出其動詞“saligiare”(去实行一条罪名,to commit a deadly sin)。
Various mnemonic devices exist for remembering the sins in English, e.g. PEG'S LAW (pride, envy, gluttony, sloth, lust, avarice, wrath).
至于在天主教教義里,在2865个有编号并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1992年的命令下出版的章节里有一段关于七宗罪的描述。违反道德行为的主要编纂法典(The Principal Codification of Moral Transgression for Christians)仍然是《十誡》和至福,正面道德的基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