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線由欣澳到東涌, 10分鐘的車程沿途海景不錯, 又有飛機看, 於是我想: 到底由東涌踩單車去欣澳甚至迪士尼是否可行呢?
上星期日便去找答案
首先由逸東村租車出發 => 東涌港鐵 => 東涌碼頭 => 油站
搵左好耐先發現油站旁的小隙
逸東村租完車
應該唔好出碼頭,出地鐵站搵翔東路直去到尾
轉上斜再上就係迪士尼,翔東路沿途留意右手
邊有隧道過車廠同欣澳。
您去左碼頭其實可以沿空地行,油站旁入小徑
經行人隧道過返翔東路。
東涌單騎闖機場
不過可以騎單車四處遊,我們這趟就由東涌「踩」入機場島,追追飛機看看海景,輕輕鬆鬆度過愉快的周末!
(1)碼頭觀釣魚
踏單車地點除了吐露港,也可以是東涌。雖然東涌的單車徑跟將軍澳的一樣斷斷續續,發展未臻完善,部分更是車路上行駛,不過由於總體區內街道的車流尚少,只要「小心駕駛」,問題不大。在東涌租單車,可到地鐵站對面富東鸷商場內的單車店,不過由於被領匯「逼遷」,該鸷唯一的單車店將於來年1月搬往逸東鸷營業,將來要租單車,唯有搭多一程巴士!
由富東鸷出發,越過行人天橋便到東涌新發展碼頭,沿岸不少人在釣魚,據聞這裏主要有石狗公、躹魚等出沒,吸引不少磯釣發燒友來此碰運氣!跟覑便轉上赤躹角南路過橋,旁邊便是重開無期的昂坪纜車纜軌,雖沒纜車,但景色依然優美。由於這段路面沒有單車徑,車輛車速亦急,宜下車推單車橫過橋面。
(2)緩跑徑探古窯
過橋後,便是「機場緩跑徑」的開端,沿覑這段緩跑徑首先看到的是纜車轉向站,然後沿觀景路轉入過路灣路,到達第一個景點「古窯公園」,園址其實是赤躹角西南面的蝦螺灣遺址,1991年這裏曾發現十多座元代鑄爐,這是首次在香港發現的元代古蹟,後來新機場的規劃方案決定保留此地,並修建為公園。公園2006年開幕,園內現設置古窯仿製品及公園簡介,讓公眾了解赤躹角由古代變身至機場島的過程。
(3)巨型輪胎高過人
公園旁另設一個香港機場古物園,放置了一個輪胎和一條「膠龍」,輪胎比人高,它來自一輛卡特彼勒C785型載重車,此車在開拓面積達1248公頃的新機場平台中曾被廣泛使用;至於「膠龍」是作擴大直徑用的金屬切割工具「絞刀」,機場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完成,原因是大部分商用挖泥船日以繼夜地工作,而此絞刀來自其中一艘絞刀式挖泥船,可算對新機場貢獻良多。
(4)碰運氣探白海豚
離開古物園向前走,便到達機場島東面海岸線,海邊設置長苐供人觀賞東涌新市鎮及無敵海景,運氣好的話更有機會欣賞到香港之寶中華白海豚。緩跑徑的終點是港龍航空/中航(集團)大樓,再接東岸路,途中看到機鐵經過,頭頂亦有航機飛過,再轉入航天城東路,經過高爾夫球場後,便抵達最終目的地、香港新地標的亞洲國際博覽館。在此可休息一會,或放置單車後,經行人天橋前往航天廊遊覽,再騎單車走回頭路完成行程。
東涌單車遊
路線﹕富東鸷至亞洲國際博覽館
途經﹕東涌新發展碼頭、纜車轉向站、古窯公園、香港機場古物園、航天城高爾夫球場
需時﹕來回約3小時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7張)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7張)
難度﹕3.5★
交通﹕乘地鐵至東涌站,再沿指示往富東鸷地下單車店租車
租車費用﹕$15/小時;$50/日
醒目QA﹕機場以外其他踏單車遊點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7張)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7張)
Q﹕除了機場,在東涌騎單車還有什麼地方可去?
A﹕ 其實不少單車發燒友正在發掘其他路線,熱門路線除了北面的機場島外,西至璂石灣、沙螺灣,東至白芒、欣澳也成為不少人的「單騎」遊點,此外亦有不少一家大小,選擇在逸東鸷、馬灣涌、東涌炮台和沙咀頭的一片濕地作親子單車遊。至於南下長沙,由於東涌道車多,加上路段斜度大,故只適合具踏單車經驗人士。
Search
2009-03-13
北大嶼山之旅
大埔海濱公園去粉嶺
先去到太和寶雅苑附近,向水圍/帝欣苑方向行
沿路踩到去帝欣苑,跟住到大埔花園,會見到路口(梅樹坑路),唔駛理,直去(不過如果係由梅樹坑出去的話,會經過呢條路,小弟正是由太和踩去梅樹坑,再係梅樹坑路向左轉出番大路)
再向前走,會見到巴士站。巴士站左邊有落斜路
見到右邊第一條隧道,轉入去(另一條係去大窩西支路果邊,沿路上番斜就係去林村)
過隧道沿路上斜,就去到康樂團,請過馬路
順帶一提,過左馬路再穿過左邊條公路,會去到大窩西支路果邊
直去,右手邊會見到中電變壓站,沿吐公隔離行
因為有工程,呢段路而家不能直去,要推車落樓梯
落樓梯再踩一段仔,再推車返上去(其實唔咁煩的話,行圖1右手邊條路,馬路黎,咁就唔洗推車落樓梯啦,不過仲係要推上去)
]
再踩一段仔,去到呢個位差唔多停低推車
點解要咁做,因為要上橋,上左去請行右手邊
之後落橋,請u-turn,唔好向前行(即係背住康樂園咁行)
一直沿小路直行,見到綠色橋,直去(條路係火車路隔離的)。至於隻狗,我得閒無聊影下佢姐,放心,佢識自己避開的
再行會見到橋,唔好上去,直去就ok,跟住會行番出馬路
13. 再多走10米就會見到這條馬路,中途會見到一條行山天橋,無須理會一直去。
14. 見到火車橋,就要轉落去。(如果繼續直去,可以去九龍坑山)
15. 過了火車橋就繼續沿車路出村(無須上任何天橋)
16. 過了村口士多,繼續沿車路行,大約行多40米就會見到九龍坑行車天橋,看到就繼續直去。
17. 走到這個路口,就不要上橋,就要轉左(注意︰小心對頭車)
18. 走大約200米就見到這個入油站路口,請就轉入油站。
19. 入到油站,就會發現這個路口,用這個路口走回去走山路。
20. 再上這條斜路就到粉嶺。
21. 上完斜就見到這個路口,左面去華明,右面去祥華村
22. 由於小弟家住華心,所以我就選擇轉左。
23. 落橋後,直去就是華明村和華心村,轉左就是去和合石村。(我就要直去)
24. 行大約 100米,就有分叉路口。(左去華明,右去粉嶺火車站)
RB基礎訓練
公路自行車是一項以有氧耐力為主的運動。終點前的衝刺固然精彩地展示了這項運動爆發時的美,但即使是最優秀的衝刺型車手,也要先緊跟主車群熬過漫長的賽程(世界盃賽每一站均長達200多公里),才可以在終點線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可以說,有氧耐力是公路車運動的最基本要素。要提高公路車的運動水平,首先要從有氧能力著手。
有氧運動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從幾十分鐘到十多小時不等。在這段時間內,運動者做功的功率比較平均,運動強度和心率之間有緊密的關係。他們之間關聯的計算方式有很多,最簡單的一種是按最大心率比率來計算。在正常情況下,每個健康人在運動時能達到的最大心率是相對穩定的,按照年齡可以大概估算出來。方法是用 220減去自己的年齡,得出的就是自己最大心率的估計值。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同,所以此估算值和實際值有一定偏差。現有的比較精確方法是進行實際測試,記錄下受試者運動到極限時的心率峰值。由於條件限制,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做類似的測試,這時220-年齡的方法是一個偏差不至於太大的原始參考點。
根據運動者的最大心率(下面表示為HRmax),運動強度可以分為5個區:
HRmax 強度區 描述
50%-60% 1恢復區 輕度運動,可用於熱身和訓練中和之後的恢復
60%-70% 2低強度有氧區 中度有氧運動,運動能量來源以體內脂肪為主,能有效減肥。
70%-80% 3高強度有氧區 較強有氧運動,肌肉內糖原大量分解消耗
80%-90% 4無氧區 大部分肌肉處於無氧呼吸狀態, 乳酸大量堆積
90%-100% 5極限區 個人運動極限,會對身體系統造成嚴重衝擊,此強度下的鍛煉要十分謹慎
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強度和心率的量化關係因人而異,上表是大致的參考,要做到精確,必須對個人情況獨立分析。3和4區的分界,被稱為乳酸閾值,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後文會詳述。
公路車比賽中,運動員大部分時間工作在2和3區,理想的狀態是工作在2區,因為這時肌肉中的糖原消耗少,疲勞感因而較輕。但比賽可不是郊遊,每名選手都必然盡奮力爭先,此時實力的分冶就在同一絕對強度對不同選手的相對強度之差上。毫無疑問,保留餘地越大的選手,勝利的機會就越大。因此,公路車訓練的基本點就在於提高運動員2和3區的輸出功率上。在2和3區,特別是2區的訓練應該占訓練總時間的大部分。2和3區的運動能力是運動水平的基礎,基礎越牢,能夠達到的水平就越高。在訓練時,蹬踏轉速應該是穩定在效率最高的轉速上,一般平路為90轉/分,爬坡為75-85轉/分左右。 (好多初學者都有轉數高就好,其實唔係..適合轉數 + 適合強度先係練習既基礎)
在打好了基礎之後,怎樣進一步提高呢?氧氣是有氧運動中機體產生能量的氧化劑,運動員攝取氧氣的能力越強,能量的供給就越充分,成為高水平耐力運動員必備的條件之一就是超強的攝氧能力。衡量人攝氧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每分鐘每公斤體重最大吸氧量,簡稱VO2max。一般成年男性的 VO2max約40-55ml/min,成年女性則為30-50ml/min左右。而目前活躍在賽場上的Lance Armstrong的VO2max是驚人的85ml/min,五屆環法冠軍Miguel Indurain 更高達89ml/min。強大的攝氧能力可以讓運動員對比賽中接連不斷的高速突圍,高聳入雲的山坡應付自如。所以自行車被形容為「腿和肺的運動」。
提高VO2max比較有效的方法有兩種,兩種方法都很辛苦,但收穫也是巨大的。
這兩種方法一種是「靜態」的,另一種則是「間歇」的。
「靜態」的方法是:在充分熱身之後,運動員在3區上端,即前面提到的乳酸閾值附近持續工作一段較長時間(20-30分鐘),運動過程要連續均勻,盡可能不作任何停頓。蹬踏的轉速在90轉/分左右。
「間歇」的方法是:在充分熱身之後,將訓練分若干單元,每個單元分為兩個相等的時間段,一個時間段至少為3分鐘,最多不超過5-6分鐘。運動員在極限區,大約為最大心率90%的點持續運動一個時間段,然後休息一個時間段,然後緊接下一個相同的單元。要注意的是休息應該是積極的,即放慢速度,減小阻力,而不是停止運動。每個單元的長度和一次練習的單元數量視練習者運動水平而定。可以先從3分鐘一個時間段,即運動3分鐘,恢復3分鐘,2個單元開始。和「靜態」的方法一樣的是,練習過程要連續,不能停頓。不同的是「間歇」法的轉速要稍高,應在100轉/分以上。 (我就再分兩類,1.輕腳盡高轉 170rpm以上(練圓腳)、2.重腳但可以踩到 70rpm"練無氧")
上述兩種方法對提高VO2max都很有用,在此基礎上,「靜態」的方法還對提高肌肉的力量有幫助,而「間歇」的方法則更能提高心肺能力和恢復能力。這兩重訓練方法,特別是後一種,必須有良好的基礎才能練習,不然的話身體會承受不了,不能在指定強度堅持預定的時間。即使是高水平的車手,第二種方法也要慎用,一星期最多不能超過兩次。此類練習,應該穿插在2和3區的練習中,平時的訓練仍應該以2-3區的練習為主。
A.車齡未滿一年的人
1.無論你是否有晨騎習慣,每週累積騎乘裡乘數至少150公里,千萬不要只在週六和週日各騎75公里,這樣效果不好. 最好是一三五20~30公里,週六60~80公里,週日休息陪陪家人
2.無論平路或爬坡前面都用39的小盤來騎車,重點在於練習蹬踏頻率,剛開始練習試控制90~100rpm之間. 想要成為優秀的騎者練習蹬踏頻率是一門必修的課程,此時53的大盤對你們的幫助不大,因為你們的肌力還不夠強,就算用了練習的效果也不大
a.利用輕踩回轉時檢查膝蓋上提時,是否會外翻的現象,就是一般所說的腳開開. 原則上膝蓋上提時,要隱約好像要碰到車架上管,但實際上又不會碰到才對.
b.當蹬踏頻率到達110~120時看看屁股是否會上下震動,如果會代表你踩踏的不夠圓,要練到屁股能夠穩定的坐在坐墊上為止.
3.初學者開始練習騎車手要建立固定的騎車習慣與正確的騎車姿勢,不要一開始就想要跟上老手的節奏,應該用八成體力來練車,想要跟上別人只會讓你的乳酸提早堆積,你需要的是用二三個月來建立身體的有氧機制,提早讓自己爆缸只會讓你的身體更累,並且打擊自己的信心.
4.再重申一次,培養騎車樂趣,建立耐力基礎,學習正確騎乘姿勢,打好基礎準備迎接中級班的課程.
B.車齡超過一年的人
1.你的騎車姿勢大致底定,你也知道蹬踏頻率是怎麼一回事,你有一定的心肺功能, 你勉強可以跟上車隊好手,但往往在關鍵時刻就被甩開,你很努力也很用心騎車, 但不知為甚麼就是無法進步,但你心理又渴望像別人一樣強. 如果你符合上述的情況,請準備進入中級班的訓練
2.每週累積騎乘裡乘數至少250公里,內容分配參考前面.
3.每次出門騎車,剛開始5~10公里為熱身階段,前面一樣使用39小盤.
4.過了熱身階段開始利用地形練習坐姿爬坡,站姿爬坡,握下把抽車爬坡,以及平路壓低身體減少風阻的騎車姿勢.這些項目注重在姿勢與技巧,不要要求強度,姿勢正確又要求強度是屬於高級班的課程,請不要好高騖遠.
5.週一~週五是你閉門練功的時段,週六是驗收成果的機會,利用這個機會向車隊高手請教,甚至在某些路段向他們討教幾招,看看自己跟他們的差距是否又拉近
6.這個階段是轉型變大人的重要時刻,每一項基本功學的越紮實,將來你的騎車風格會更全面化,各種路況都難不倒你,你幾乎沒有罩門,想擊敗你除非你的車爆胎.因?:九::A要更全心全意的明白每一個動作發力的原理,並學習能做出每一個動作.
7.偶而有機會參加一下比賽,感受一下高手是如何騎車?從中吸收比賽經驗,而不再是出發後沒多久,目送別人的屁股離去.
8.這個階段的隊員在熟悉各種姿勢騎車的方法後,開始要增加一些強度,讓你變的強壯,準備接受高級班的訓練.
想騎的更遠更快,沒有快捷方式,更別妄想吃藥,沒有甚麼武功密集,上網到處可以找到資料,有心勤練是不二法門,或許以?:九::A已經很強了,那是週遭沒人比你強,現在你來到這裡,發現好像每個人都很厲害,其實每個人剛開始都一樣,但是他們為何變成如此?道理很簡單,因為有心.
轉貼於 香港運動科技討論區,原貼文者︰kaho_bb
紅字係本人覺得要注意既地方同本人小小既意見.....祝各車友不斷進步...
2009-03-02
2009-03-01
深圳市民中心
深圳市民中心位于深圳市中心区中轴线上,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是深圳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心区的地标。
『建筑介绍』
该建筑于1998年12月奠基,到2003年12月底工程基本完工。市民中心中区建筑由撑起大屋顶的圆塔、方塔及玻璃裙楼组成,总建筑面积 8.9万平方米,建筑物总高度84.7米。黄色的圆塔12层,其中2~9层为工业展览馆,10~12层为机房。红色的方塔共15层高,其中1~4层为 2500座的大会堂,其面积之大,为全市之冠,各种大型会议及演出均可在此进行;5层是设备及办公用房和市政府信息化机房;7~12层为档案馆。两座塔楼下的东西两个玻璃裙楼共两层,首层部分由贵宾通道、公众礼仪大厅、接待室、贵宾厅及政府行政服务大厅组成。
『市民的中心』
2004年5月31日,深圳市府办公新址深圳市民中心正式启用,这标志着市政府及其下属的21个政府职能单位已整体搬入市民中心。
市民中心在设计和功能分布上充分体现了开放、亲民的政府形象。行政服务大厅设置145个服务窗口,有30多个主要政府部门受理390多项审批项目,行政服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建成了具有现场管理监督功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32个政府部门将各自的电脑应用系统接入行政服务大厅,供各自的窗口使用,与大厅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时交换数据,行政服务大厅里设有休息椅、电脑指引系统、大型等离子彩电和公用电话等便民设施,市民可以随意出入。 1700平方米的公众礼仪大厅不仅供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用,还开放给市民举行婚庆等活动,地下停车场也将接纳社会车辆。
『点评』
由市府到市民,由行政中心到市民中心,借一次职能部室搬迁之机,深圳市政府完成了一次政府行政理念大“换脑”,建成了一个没有围墙的政府。将原来的市府大院改称“深圳市民中心”,这个名字起得好!
市民中心就是为市民服务的中心。深圳市府改称市民中心,三大理念跃然呈现:首先,它体现了有效政府的理念。有效政府要求政府与其他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一起构成一个复合的组织结构,政府与公民协作生产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体现政府与市民共享信息,共享文明;其次,它体现了开放政府的理念。市民中心建设的大型开放式平台使其开放功能得以凸显,市民中心以开放理念促进信息分享,其软硬件建设都体现了政府的开放意识;第三,它体现了服务政府的理念。“服务政府”的本质是“有限政府”、“法治政府”和“民主政府”,通过140多个服务窗口,深圳打造服务政府,建设有效的服务提供系统得以确立。
作为市政府的所在地,过去人们习惯称之为“衙门”,市民与政府之间好像始终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这一次,深圳市政府领风气之先,将行政办公中心改为市民中心,其中所蕴含的行政理念的转变更具标志性意义。
2009-02-17
讓你的瀏覽器支援色彩管理!
在過去,色彩管理機制似乎都是Mac的專利.從1993年開始, MacOS內建了完整的色彩管理環境: ColorSync, ColorSync是一套建置於OS內部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應用程式介面), 任何軟體都可以呼叫ColorSync所提供的API,進行需要的色彩轉換, 以便達到色彩管理的功能.因此,開發者在MacOS上開發與影像相關的軟體, 不用耗費心力太多心力在色彩管理上,就可以支援色彩管理的功能.
而Windows平台, 則在Windows95之後, 提供了ICM(Integrated Color Management), 也是OS基礎的色彩管理API. 以技術上來說, ColorSync能達到的, ICM也幾乎都可以做到, 但是為什麼在Windows平台上,色彩管理的環境卻沒有那麼完整!? 個人認為, 過去較講究色彩準確的相關軟體,在Mac上被應用的還是比較多,但現在設計/出版使用PC的比例也很高了, 事實上PC也可以做到完整的色彩管理, 以Photoshop的色彩管理機制上來看, 除了預設的ACE (Adobe Color Engine), 還能選擇Microsoft ICM, 這代表著,ICM具有與ACE的功能, 才可以做到這樣的選擇. (當然, 功能一樣不代表轉換結果一樣)
PhotoShop下的色彩管理設定
而在網際網路的瀏覽上, Mac上的Safari很有先見之明, 早就提供了色彩管理功能. 而隨著Safari的Windows版本推出,敲醒了許多Windows的使用者, 開始正視網頁上影像的色彩正確性. 緊接著Firefox3也提供了色彩管理功能, 雖然預設是關閉,但打開之後, 也能提供與Safari一樣的色彩轉換功能. Microsoft在Window95之後提供了ICM,緊接著在Windows98中也推出ICM 2.0, 但在這之後, Microsoft似乎完全遺忘了ICM, 開始大力推行sRGB這個標準.sRGB立意雖美卻難達成, 期望以一個世界大同的理想, 把色彩管理的瑣碎技術完全掩埋起來~ 當然, 這個美夢破碎了,否則Vista上不會又推出了新的色彩管理系統: WCS (Windows Color System)
圖形與字體
蘋果在 Mac OS X 上採用絕佳圖形顯示技術,自 iPhoto 到 Final Cut Pro,都能確保其呈現最佳色彩,現在,這種技術更帶入 Safari。Sarari 可是唯一採用先進色彩管理、讓網頁圖形色彩儘可能不失真的瀏覽器。
Apple網站上的Safari說明
sRGB最大的難題在於: 假設所有設備皆相容於sRGB.
特別是在這個廣色域設備、訊號、影像格式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年代, sRGB是老舊不堪使用的,連Microsoft也在Vista裡面定了新的scRGB規範, 就是基於sRGB的不足而擴充的.當我們所看到的影像格式、或顯示設備再也不是sRGB的時候, 顯示出來的顏色根本是完完全全錯誤的!
以Windows平台來說, 要讓瀏覽器支援色彩管理功能, 只有兩條路, 選擇Safari或者Firefox3.
採用廣色域的螢幕搭配IE瀏覽網頁時, 所見的顏色幾乎都是錯誤的. 注重顏色正確性的人, IE敗下陣來, 似乎不應該再繼續使用.多年來我也是如此思考. 因此Safari Windows版的推出讓我又驚又喜! 然而最初版本中文無法輸入的問題, 潑了我一桶冷水,到最近越來越穩定, 我卻一直覺得難以上手, 也缺乏我最愛用的Yahoo Toolbar的功能, 讓我又放棄了Safari.
Firefox3雖然支援色管, 習慣Firefox2的我, 其實也用得順手, 但Yahoo Toolbar無法使用的問題(加一點小技巧,其實還是可以使用的) , 依舊讓我覺得麻煩, 我開始思考, 如何讓平常用的習慣的IE7和Firefox2也可以支援色管.一個很直觀又簡單的方法: Proxy (代理伺服器)
只要將色彩管理的機制放在一個小型的代理伺服器裡面, 瀏覽器的處理依舊, 就可以達到支援色彩管理的功能了!
技術的細節我們先放在一邊, 先看看實際的效果吧!!!
IE7未設定Proxy, 如果瀏覽器未支援色彩管理, 這三張圖將會不同 (影像原始出處)
IE7設定Proxy後
由上面兩張圖可以明顯看到, IE7搭配Proxy後, 也可以把內嵌Profile的影像, 做正確的處理.同樣的,Firefox2也是可以做到一樣的功能:
Firefox2設定Proxy後
除了支援色彩管理外, ICCProfile V2及V4也同樣支援, 以ICC提供的測試網頁為例:
IE7搭配色彩管理Proxy可支援ICC Profile V4(影像原始出處)
因為是以色彩管理為目的, 這個小型Proxy命名為CMSProxy; 在 讓你的瀏覽器支援色彩管理! (2) 裡, 將介紹如何安裝使用, 並且揭露其中的技術細節.
紅外線濾鏡
紅外線濾鏡本身有很多型號, 要選擇合適的濾鏡, 先要了解光譜. 波長由紅色可見光轉變為紅外線的分野是不明顯的, 一般認定為 750nm 左右 (亦有說 720nm or 780nm, 視乎那個濾鏡製造商吧).
如果以「阻隔可見光」和「攝取紅外線」之間的平衡為選擇標準, 選一片濾走太約 750nm 以下波長的濾鏡就最適合了. 以下列牌子型號為例, Heliopan RG715 是十分適合的選擇, 只有少量紅色可見光會被攝錄下來. 其次是 Hoya R72, 紅色可見光多一點點, 但仍十分少.
B+W 092 - 50% 濾光率 @ 695nm (from B+W spec)
Hoya R72 - 50% 濾光率 @ 720nm (from Hoya spec)
Heliopan RG715 - 50% 濾光率 @ 750nm (from public data)
Heliopan RG780 - 50% 濾光率 @ 795nm (from public data)
Tiffen #87 - 50% 濾光率 @ 795nm (from public data)
B+W 093 - 50% 濾光率 @ 830nm (from B+W spec)
Hoya RM90 - 50% 濾光率 @ 920nm (from Hoya spec)
那麼其他波長的濾鏡, 意義又在於什麼呢? 如果想要完全阻隔可見光, 更高波長的濾鏡便是必須的, 但由於可供曝光的光量更少, 曝光便需要更長的時間. 至於低波長的濾鏡, 意義是在於利用更多光線, 包括部份可見光, 來曝光, 從而縮短曝光時間. 而且如果波長夠低, 影像亦會加入少量綠色, 也是個不錯的創作工具.
基本流程:
白平衡及雜訊設定 > 構圖 > 對焦 > 紅外線焦點調整 > 裝上紅外線濾鏡 > 高 ISO 測光及試拍 > 低 ISO 調整 > 拍攝 > 數碼黑房.
1. 白平衡及雜訊設定
白平衡設定. 基本上先拍一張攝環境中紅外線反射率高的物件, 例如樹葉, 用來設定白平衡. 不做設定也無不可, 數碼黑房裡拿 RAW 檔慢慢調吧. 不過如果預先設定了白平衡, LCD 上再生時可以看到一個理想白平衡的影像, 不亦樂乎? 不預設的話, 只有一個紅色影像, 滿足度大減.
此外, 由於即將進行長曝, 開啟抑減雜訊的設定也是必要的! 不然回家可要用 Healing Bush 逐個 Hot Pixel 處理掉, 太浪費時間了啊.
2. 構圖
對了, 牢騷時間. 如果你的照片不好看, 九成是因為你沒用心構圖! 現代照相機高度自動化, 操作根本不可能有問題. 爛死了的照片, 一定是攝影師的問題. 構圖, 要學習的, 不是考天才啊. 最最最討厭的, 就是那些不用心, 不去學, 又整天自命「新手」的混帳!
3. 對焦
像正常拍照一樣地對焦. 唯一留意的是, 對焦後暫時不要碰對焦環. 下一個步驟會調整紅外線對焦點. 而且為了再之後按快門時不會再自動對焦, 這時把對焦模式改為手動吧.
4. 紅外線焦點調整
紅外線對焦平面比可見光為近, 所以有必要把焦點前移. 至於前移多少, 不妨使用鏡頭上的紅外線刻度, 只要把現時對焦位置, 移往現時焦距的紅外線刻度便可以. 不過提 一提大家, 那些刻度未必正確, 所以多多實驗吧.
至於如果鏡身沒有紅外線刻度, 那怎麼辦呢? 自己實驗吧. 記緊重點是焦點要前移.
5. 裝上紅外線濾鏡
來吧! 留意裝上濾鏡之後觀景器中便會變成漆黑一片!
6. 高 ISO 測光及試拍
這個步驟的目的是在短時間內找出正確曝光值! 設定最高 ISO 如 3200, 最大光圈如 f/2.8, 視乎光暗設定快門 2s - 15s 左右, 試拍一張, 找出正確曝光值.
7. 低 ISO 調整
之後是算術時間, 如果正式拍攝時打算用 ISO100, f/8 來拍, 快門要加幾多級呢? ISO3200 調低到 ISO100 是 5級. f/2.8 收小到 f/8 是 3級. 即是剛才正確曝光的快門需要加 8 級前後吧. 由於 ISO 不完全是線向比例, 某些品牌照相機的 ISO100 實際上亦不至 100, 所以實際上可能不用加 8 級那麼多. 請多多實驗和用心地數手指吧.
8. 拍攝
按下快門的同時請高舉隻手並有型有款地喊「神魂合體」! 聲量必須要令到路過的女生投以仰慕的眼光才算合格.
9. 數碼黑房
數碼紅外線影像, 往往動態範圍和反差都不足, 所以有必要調整一下. 此外, 如果白平衡不合心意也不妨調整一下. Desatuate 成黑白影像也可以考慮.
2.4 低速紅外線攝影
長時間曝光拍出來的紅外線照片, 除了很合適合表達時間的流動, 影像本身「不現實」的光暗位和色彩亦適合利用來創作有異於一般的影像. 大白天的行雲是一個我很喜歡的題材, 不過風大令樹葉朦掉的話一般都不好看, 頗矛盾的. 大家也來努力吧.
附帶一提, 三腳架當然少不了, 腳架一定要穩定, 一分錢一分貨, 千萬不要吝惜. 一條可以計時的快門繩也少不了, 雖然盯著手錶秒針計時也無不可, 但是過程的享受度絕對比不上一條「正經」快門繩.
窮人的紅外線攝影
如同之前這篇偽紅外線攝影所言,紅外線濾鏡一片要價
想起之前入手的Nikkor 24mm f:/2.8也差不多這個價錢,怎麼讓人買得下手!
所幸,國中生物老師的Blog給了我們啟示,
是的!!就是玻璃紙!!
運用此特性我們開始實作
先裁好三色玻璃紙,一盆水,一片光滑的玻璃,一張信用卡,膠水
這邊我使用的配方(?)是RGB各四張
將裁好的玻璃紙一張張快速浸到臉盆裡,除了做濾鏡要用的之外,再多裁一張備用
一次一張而且要整張浸到水,玻璃紙才不容易有皺摺
將玻璃紙上的水均勻的刮掉,
這時候這13層的玻璃紙就服服貼貼成為一層了
再把最上面被信用卡刮傷的玻璃紙撕掉,
用厚紙板裁個小方框, 將玻璃紙黏上去,等乾燥後就大功告成了
如果真的這樣做,等乾燥後會得到一個片片分離且扭曲的濾鏡一片
所以我們要再改良,
步驟如前,將玻璃紙全部泡進臉盆後,留下大概半杯的水,其他的倒掉
將膠水擠進臉盆裡,變成膠水水(形容詞+名詞 XD)
把玻璃紙泡回膠水水裡,這樣各層之間才能膠合
一樣擺到光滑表面,疊起來
但因為膠水有一些潤滑作用,放置的平面儘量水平,玻璃紙比較不會滑動
刮掉膠水,撕掉最上層
再找一個膠帶芯對半橫切當做濾鏡框
膠帶芯周圍塗上膠水,將玻璃紙平整蓋上,再用橡皮筋套住(不須太緊)
稍微拉平整,但若玻璃紙有點皺摺也不要緊,因為乾燥後的玻璃紙會收縮
等乾燥後就完成了!!
我發誓真的就這樣,沒有暗槓了
如果你是用72mm口徑的鏡頭(我的18-200剛好就是),這個膠帶芯將內層撕掉一小層SIZE剛剛好
之後的白平衡與色版對換的方法,google一下都會有,就不贅言了
註:重看一遍才發現第一句寫不打諢插科,結果還是543了一堆!!
沒辦法~我就跟騎在青蛙背上過河的蠍子一樣,明知道會淹死還是忍不住咬下去
我得了一種寫blog不喇賽會死的病 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