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變灰咭
其中濾鏡的選擇,在某些環境下,角色非常重要。自然光線強度、角度導致構圖框架內反差太大,相片一邊曝光不足、另一邊則過曝。而電腦後製未必能修正。此時,一張漸變灰咭便能發揮作用。在中午時份陽光猛烈時拍下,大廈過度曝光,荷葉則曝光不足。只要將漸變灰咭置於鏡頭前,把構圖上方過多的光線濾走,藍天便重現眼前,大廈不致過曝失去細節,翠綠的荷葉亦能盡收鏡頭下。
一片漸變灰咭,由幾十元在幾百元不等,小弟選用的,是 $25 的天涯濾鏡。廿多元便可挽回大量美景,非常超值。可買塊天涯 ND8 + 黑卡 , 縮光圈 拉黑卡影。仲有塊天涯漸灰講真 ND4 都冇。用法,拆 hood 手持。亦可另購 filter mount。filter 緊貼鏡頭 , 左手揸卡+鏡 , 右手揸機,手持已經好方便,鍾意用幾灰,郁一吓就得,上 mount較麻煩。
價錢:一塊漸灰 $25,托架 $15,鏡頭轉環 $15(49mm-82mm)
我只可以話,睇情況。
喺同一構圖內,同時出現光暗大對比,亦要偏光鏡避開反光物件,加上無得用其他角度避開以上情況時,就會用到。呢類情況睇閣下影開咩題材(如湖光山色)。
攝影無話一本通書睇到老,拍日出日落用三、四塊漸變灰或其他濾鏡混合使用。拍人像/產品時,用各式各樣反光物料、燈光設備。影得多、睇得多,就會發覺有唔少人無所不用其極,總之影到自己滿意、開心就可以。
光差大既情況下, 除左用漸變灰卡外用spot metering 有冇幫助? 我的兩個建議方法,
1) Matrix 測光, 減 1.5ev, 影Raw, 番屋企用 Capture 推至緊緊過曝 (大概數個白點), 再加 D-Lighting 汁汁D暗位出 JPEG.
2) Matrix 測光, 減 1.5ev, 影Raw, 番屋企用 Capture 出兩張 JPEG, (一幅曝光位, 一幅曝暗位), 再 PS 埋一幅
假設師兄係先測光、後上濾鏡。估計係因為測光系統以較光o既部份 (天空) 為準,地面自然欠曝。再加上漸變灰將天空減光o既話,天空由正確曝光變欠曝,所以好灰。而地面本來就欠曝,當然唔會光o左啦!
試下咁做:
* 開始時唔上濾鏡,先對地面景物測光,取其光圈及快門讀數;
* 接上濾鏡,構圖,調整濾鏡至適當位置;
* 以先前測得o既光圈及快門速度拍攝。
其實唔知師兄測試o既實際情況係點,好難畀準確o既答案。單反測光始終係 TTL,如果先上濾鏡後測光,系統有機會因濾鏡而影響曝光值。
Search
2009-02-01
漸變灰咭
白平衡設定
白平衡設定
一般業餘用家、或懶人,色溫完全錯誤,整張照片不是嚴重偏黃便是偏藍,很嚇人。本來很吸引的照片,變得令人嗤之以鼻。現在用 DSLR 調校色溫,是非常簡單方便的事情。
如拍 RAW,在電腦上修正色溫。或購買一個色溫錶,測好色溫後再將資料輸入相機。
但一般用家他們通常拍 jpeg,能修正的空間有限,於是便要靠手動設定在相機上調整。
相機上有自動白平衡和幾款預設項目可選擇,但很多時候相機的自動白平衡並不可靠。
如在家用燈泡下拍攝得到的,但相片依然很黃。用預設的選項,很多時候也不準確,而且有些場合燈源混亂。那可以怎樣做?
正確的做法,便是把白平衡設定於 " PRE ",再按下 WB 鍵幾秒,待 " PRE " 字樣閃爍時,用一張灰咭或白咭 (可以用紙巾代替),以大約 45 度斜放於鏡頭前,按下快門,相機便會調校正確色溫。如沒有 "GOOD" 字樣,便找個較光的位置再試一次。如把白平衡設定如 "K",大家可見到色溫值已被調到 2550K,照片現在正常了。
大多數人,沒有太多時間做後期製作,出門時只輕便地帶一機一鏡,多餘的都不帶,但臨時才知道要到朋友家、博物館、或酒樓等室內地方,想拍照但又沒有灰咭白咭,家裡又沒有軟件,怎算。不用緊張,任何白色或灰色的物件,都可以用作調校白平衡。(但這不是最認真的態度,只求方便吧!!)
閃燈反光板、白色紙巾、灰色的地板、純白的衣物、酒樓的碗碟、白牆、膠袋都可以。以下是一些例子,效果有好有不好,有時候自己也不太滿意,有點偏冷吧,但總好過嚴重偏色。(我不是專業攝影師,要求不很高喔,夠方便算了... )
Nikon 網頁的簡單補充資料 ~~~ http://www.nikon.com.hk/pagearticle.php?pageid=100-125202f8f2
免費軟件相片處理軟件
其他免費software推介:
Adobe Photo-shop Album SE (76分)
Corel Snapfire I.I (80分)
GIMP 5 (87分)
Google Picasa 2 (85分)
Irfan View 4 (78分)
Kodak Easyshare 6.3 (78分)
PosteRazor (88分)
仲有:Restoration 2.5(搶救刪除了的相片檔案)
capture nx 色彩設定
capture nx 色彩設定
問:用NX 開張 NEF 時, 著色進行中可以看到相片的顏色是正常的
答:1. 首先,可以 check 下 Capture NX 跟你的 display card 的 Colour Management setting (色彩管理)用返nikon的 icm 檔就得了。
2. 你可以在desktop進入顯示器內的設定, 尋找色彩管理一項, 目的是新增一個色彩設定檔 "NKsRGB",
3.然後CLICK入新增, 在裡面應找到一個 "NKsRGB.icm" 的 file, 揀選它並新增, 之後回到圖 "#C" 應多了一個 "NKsRGB", CLICK 這個做色彩設定檔便完成了.
大量買防潮珠
化工原料鋪
1.係「雷生春」對面果間化學原料公司買,$廿幾蚊/500g
2.荔枝角道,太子道至界限街集中有幾間,如續北行則是零星的幾間
3.荔枝角道太子段有幾間。但我常去的在油麻地吳松街公厠對面個間
4.新填地街
5. 香 港 上 環 蘇 杭 街130A 地 舖 <<<
http://www.shiu-shing.com.hk/
6.九龍城啟德道的化工原料鋪
http://www.kamling.hk.com/index.htm
防潮珠 $14/LB
輝利原料
荔枝角道 86号 G/F TEL : 2394 2507
「雷生春」對面
Nikon官方Picture Control Setting
影人用 Portrait Mode
影景用 Landscape Mode
影生態用 D2X Mode 3
http://digital.xy.hk/forum/viewthread.php?tid=375&extra=page%3D1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491708
2008-10-03
2008-09-27
2008-09-21
細說訓練強度
要如何有一個有效的訓練呢?首先得先從運動的強度分級開始。
一般我們常聽到的是:有氧訓練是提高耐力,無氧訓練提升爆發力,但這簡單的二分法是不夠的;我們今天就好好來說清楚講明白。
當你從跨上車,開始慢慢踩踏,逐漸提高強度,開始有點喘,很喘,到喘不過氣來,這之中其實歷經好幾個階段:
1. 暖身活動這個階段幾乎感受不到腿在用力,呼吸正常。
2. 耐力階段這個階段腿開始覺得有出力,呼吸較深較規律,可以持續一路踩不受干擾,如果維持在此強度,可以連續兩個鐘頭以上;前提是,須適時補充能量。
3. TEMPO階段這個階段腿出力更高,主要是要維持自己最佳的轉速,會覺得有點喘,打屁會因為喘而中斷,無法說較長的句子,一般在這個強度若不休息,可以持續1-2小時
4. 乳酸堆積閥值( LACTATE THRESHOLD)在這個強度,一路踩就會斷斷續續,若持續不休息,只能維持一小時。
5. 最大攝氧量(VO2Max)踩車聊天會很困難,大概只能撐10分鐘。
6. 無氧呼吸期至最大心跳( Max Heart Rate)連說話都有困難,只能撐1-2分鐘。
細分下其實運動強度在自行車有六種,且最重要的分別是在乳酸堆積閥值附近。
但是有什麼方法可以較精確的知道自己在什麼狀況呢?
一般是以心跳做為指標,較好的是用功率為指標;以心跳為指標,較方便,器材也較便宜。不過心跳反應運動強度較慢,會延遲個30-60秒,也就是說,當你提高運動強度時,心跳值會在30-60秒後才升至穩定,這在一些高強度短時間的訓練會較不精確;而功率則可以馬上反映出訓練強度。再者,戶外的訓練,因風速、路面、坡度的變化很多,心跳更是無法反映出及時的變化,所以現在選手大多以功率做為訓練指標。
那以心跳為指標,有哪一個數值需要先標定出來呢?以往我們都是以最大心跳的百分比為指標,因為最大心跳可以用(220-年齡)來預測,因最大心跳對一個人來說是不會變的,但是它卻無法反映初一個人的體適能狀況;舉例來說80%最大心跳對一個有規律運動的人而言,試很容易達到,且可以維持數十分鐘;但對一個從不運動的人,可能快要了他的命;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呢?那就是訓練的效果了。
訓練的效果
最大心跳==HRmax不會因訓練而改變,與年齡相關:最大心跳=220-年齡。
最大攝氧量(公升/分鐘)會隨著訓練而上升,可以相差倍數;不過最大攝氧量時的心跳(HR-VO 2m ax)會維持在90-95%最大心跳左右。
乳酸堆積閥值( LACTATE THRESHOLD) :會隨著訓練而上升,會越來越接近最大攝氧量的心跳值。選手乳酸堆積閥值的心跳(HR-LT)可以達到85-90%最大攝氧量的心跳值。
復習一下
HRmax > HR-VO 2m ax> HR-LT
最大心跳 > 最大攝氧量時的心跳 > 個人乳酸堆積閥值的心跳
我們現在知道這之中的關連,如何應用呢?
其實最重要是找出個人乳酸堆積閥值的心跳(HR-LT),這也是選手訓練前的基本功課;找出這個值,再根據此來訂定訓練強度,每1-2個月再重新測就可以知道訓練成效,再依此訂定新的訓練計畫,不斷以此推演,再比較以往資料,對選手狀況就可以了若指掌。
乳酸堆積閥值的心跳(HR-LT) ,最初定義是乳酸值突然上升時之運動強度,可以用心跳或功率表示;如ㄧ個人之乳酸堆積閥值的心跳(HR-LT)為140,則在超過140心跳的運動,會使的乳酸大量堆積,無法持續長時間運動,而至疲乏;而心跳140以下的運動,只要能量補充得當,則可以持續很久。一般這個數值是要一邊運動一邊抽血才可以準確測量,不過也有其他較實際的方法,可以間接測得,且有不錯的可信度。
****找出你的乳酸堆積閥值的心跳(HR-LT)
方法一30 -40公里計時賽的平均心跳數:很接近乳酸堆積閥值的心跳(HR-LT)
方法二20分鐘計時賽的平均心跳數x0.93:很接近乳酸堆積閥值的心跳(HR-LT)
在進行此方法時最好找長平路(火力發電場不錯),選定30-40公里路程,盡全力發功,可在60-70分鐘內完成最好,測試過程心跳上下最好維持在變化10%內,取這段時間內平均心跳值(一般心跳表均有此功能),就是自己的乳酸堆積閥值的心跳(HR-LT)。
有了乳酸堆積閥值的心跳(HR-LT) ,接下就可以定出訓練強度參考了。
這個是最基本的功課,不做以下就免談了。
1暖身活動: ≦68% HR-LT 。暖身及間隔訓練中間休息的強度。
2耐力訓練: 69-83% HR-LT 。持續2個鐘頭以上,只要熱量補充得宜,第二天不會有酸痛,可以每天做,但若時間超過3-4個鐘頭,可能需要超過24小時才能恢復。
3 TEMPO訓練: 84-94% HR-LT。持續30-60分鐘重複1-2次,一般可以在24小時內恢復,只要熱量補充得宜,第二天不會有酸痛,可以每天做。
4乳酸堆積閥值( LACTATE THRESHOLD)訓練: 91-105%HR-LT。持續15-30分鐘,中間休息10-15分鐘,可以重複兩次,理論上可以每天作,但一定要確定自己以完全從前一天的訓練恢復。
5最大攝氧量(VO2Max)訓練: 106-120% HR-LT。持續3-8分鐘重複5次,每次中間休息3-5分鐘,總訓練時間以30-40分鐘為佳,此訓練不需每天做,隔天已很足夠,但一定要確定自己以完全從前一天的訓練恢復。
6無氧呼吸訓練:>121% HR-LT。持續30秒-2分鐘,重複5-10次,每次中間休息3分鐘,心跳無法維持,與上次相差10%時就該停了。
7:最大肌力訓練:宜在上坡時做,較重齒狂踩10秒,重複5-10次,中間休息以自覺恢復為主。
這些間隔訓練,均是以同一強度,持續一段時間,一般建議是以拉長每次時間作為調整,比如最大攝氧量(VO 2M ax)訓練,先是3分鐘x 5次,漸漸進步到8分鐘x5次;當然也有人是調整次數的,自己可以試試看。
當你覺得可以輕鬆完成這些訓練,表示你的乳酸堆積閥值的心跳(HR-LT)已有進步,可以再次測量乳酸堆積閥值的心跳(HR-LT),擬訂下一階段訓練計畫。
Vo2 Max係一個數值,Vo2係1個測試!呢個測試係攞黎測受測試者的[最大攝氧量]=受測試者可以吸到最多氧氣值,Vo2 Max越搞=個肺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