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Google
 

2010-01-03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1 学习笔记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1 学习笔记
一、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和意义

1.《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唯一一本以帝王命名的书。
——我倒并不因此感兴趣。
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有帝王的支持,好办事啊。不过百姓也有命,生命之学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如今能医好病的即为好医生了。倒是我们自己,除了病以外,多学点知识调理自己,让自己也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地方。上医医国,似无先例,现今更无可能,为国策把脉,参与评说,且能命中要害倒是有可能。

圣人为什么重医药
所谓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就是能够掌控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如果又能够让别人听从自己,就可以由人而王。
——能够掌控自己身体和欲望,讲真理而又拥有受众,的确是圣人的特征。本人肺气不足,肾精不强,从未有由人而王的欲望,离圣人也远。学习圣人,提高克服不良生活习惯的自制力,是很实惠的目标。
天下即人身,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它自己有一个和谐的机制。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假如肝火太盛,木(肝)生火(心),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经不足典话,我们就思维就不够。拿破仑有一句话: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中医的话是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即命运。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中国文化强调从医入道(和)道以医显。
——非常同意前半部分所述,很有启发,以积极的心态,让自己的身心和谐。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即命运?常言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又由人身而定。似乎有点不够全面,一个身心健壮的贫儿似乎不能与病怏怏的王子的命运相比。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差异并无大差别,即使有差别,其命运也未必由此定论,人的主观努力起很重要的作用。在大环境中,在你的活动范围内,的确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对命运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们三肾人、四肾人,与正常人的命运有所不同。但同为移植人,命运也各异。

2.可以认知自我
生命活力:魄力 精神 意志 胆识 聪明
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

魄在中医里涉及到它是肺的神。肺神,肺气足了以后它的外现就叫神。力,涉及到肾,力量从肾来。肺和肾都涉及到一个先天本能的问题,所以魄力关系到本能的问题,是学不来的。不可以向别人学魄力。
——终于找到我魄力不够的原因了。不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胆量也有可能越练越大吧。
精神,在中医里,肾的最基本的物质就是指精;神是心的神明。精神在中医里是心肾相交的能力。
——学习了。
胆,是主决断的。胆识涉及的是胆气足不足。
——学习了。
意志,意是脾(精)的外现,心之所存谓之意。脾主运化,脾精足不是记忆性的问题,而是关联性的问题。关联性好,就是运化,就是头脑灵活的表现。志是肾之神,肾主收藏。意志是人体运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体现。运化灵活,又能定住坚持,就是有意志力。
——明白了脾的作用。过去谈意志,几乎全看主观因素,现在也了解到其物质性的一面。
聪明,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木。聪明与否,看肝肾能力。
——很有道理。

学习《黄帝内经》,培养更多地向内观察我们人身的能力。它是国学经典里边最为寂寞的一项。向内看很痛苦也很难,所以自古圣贤皆寂寞。西方是要认识自己,而中国文化是要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天和人的和谐,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你就越接近至善。
——讲得真好。不能善待自己的生命,就不是至善之人。
人身难得,就是要关注自己的内心生活,和我们内在的脏腑的那种运转,懂得了人体,就懂了人生的很多方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借假修真的载体,是要蓄之养之道精品。
——我是文革期间的学生,没有学过生物、植物、地理、历史等,是医盲,很吃亏。人身难得,过去亏欠的,如今要努力补回来。
真法难闻,《黄帝内经》是黄帝和老师的对话,核心问题也要通过一种斋戒断方式,不仅是持斋,而且要控制自己的俗欲,没有私心杂念的状态才能得到。学习时要修自己的身,修自己的心,真正能够看到里面去。
——和日常生活相关的一部经典,集中了古代人养生的智慧。只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静心学习,已然不易,更何况其他呢。
中国难生,生为中国人是一种难得的福分,要有一种深厚的感恩心和自豪。只有中国有真么多的经典,可以让我们去读,重新去反省人生,其中包括认真地体会身体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
——已经是中国人了,便不再讨论是否是一种福分。外国人也有他们的福分。真正的福分是充分学习和利用自己祖国的经典,确实获益。

3.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
对天地自然的感悟
对日常生活的感悟


我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移植人最关注的是肾宝宝的健康,整天围着他转,就像家里添了小孩,多少人都不够用。养生对我们似乎是奢望,还有资格吗?
有个不知是真是假的“太医”,号称可以医治癌症数种,对器官移植者却无计可施,在他看来,似乎我们难以再见天日,只能耗尽精气等待死亡了。也难怪,“太医” 当值之日,尚无移植之事。我自然很痛恨这种不给人以出路的人,不管他说得是真是假。你看牧师、和尚,在人临终之际,还让你满怀希望,向天堂或向西方极乐世界奔去。
面对现实,有时想起来也很好笑,像我们这样的人,肾已经挪地方了,那个肾经还是原道吗?
既然还活着,就有是养还是耗的问题;何为养,何为耗的问题。
抛开我们的特殊性,面对关于养生的种种理论、书籍、讲座,真让我们目不暇家。我下载了不少,大概地浏览了不少。不太喜欢台湾人的虚张声势,标新立异,夸大其词。大道至简,觉得洪昭光等大陆学者的话更靠谱。
移植人离不开抗排异药物,正是这些药物的不断改进,才使移植物的存活期越来越长。
除了药物,除了医生的调理和治疗,根据我们的特点,自己还能做些什么积极的事情,或者说如何正确地吃、喝、准确地拉、撒,适合进行哪些运动,这是我关心的。
残缺之美,美不在残缺,而在尚存的部分仍充满活力,还有朝气,还有故事。
我看过关于《黄帝内经》的60集纪录片,也很有意思,至少知道了这部经典大概是说啥事。
曲黎敏老师的视频讲座,更容易理解,更接近生活,不管是论说真谛,还是调侃,比较有意思。
各类专家总是要运用自己知道的那点事,来看待世界,解释世界万物,我们吸收其中对的部分,就会受益无穷。专家知道的那点事,比我知道的那点,多得多。
总喊着养生的人,未必就会保养,保养得很好。也许是因为总忘乎所以,缺乏自制力,才总摇着旗提醒自己,约束自己,比如我。无论如何,我在学习,在思索,在行动。


曲黎敏:女,山东人,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医史人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哲学与文化。著有《易道气功养生》、《中医与传统文化》,论文有《中医学形成的文化背景》、《五运六气与流行病相关问题研究》、《中医抗击瘟疫史》、《天人合一的医学内涵》、《中医学?人的学说》等30余篇。

沒有留言: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