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一下注意事項
月亮的影響
滿月時,月亮即是光害,要注意過曝
朔月時,天空沒有月亮補光會一片黑
其他時間,月亮約1/2時,可以藉由月光曝地景與天空(微藍)
#其他整理
以底片100度言如對北邊曝 光圈5.6時約可曝3小時沒問題
f5.6-8可曝到5小時
f8可曝整夜,我曝過8小時的
滿月我都放棄,不好玩天空底色會太亮,不像夜景
2/3如果地景不是雪景則還不錯,可曝到一些細節,不過天空底色稍亮
1/2如果地景是雪景則約40-50分就好,不然會過度
1/3月光可不予理會,不過不要對這月亮方向,這個時機是拍星軌最佳時候,光害不嚴重,如果山邊有雲,都可拍出層次
#因此一個小時的星跡約為15度
#光圈F5.6或F8,這樣星星軌跡才不會因為星星太小而看不見
#月出月落時間 資料來源:http://teaching.moe.gov.tw/jobs/97/web/works/B130050/favorite4.html
月亮升起
月亮在頭頂
月亮落下
夜晚觀測時間
發亮的方向
新月(朔)
6:00
12:00
18:00
看不見
看不見
上弦月
12:00
18:00
24:00
上半夜
西邊亮
滿月(望)
18:00
24:00
6:00
整夜可見
全部亮
下弦月
24:00
6:00
12:00
下半夜
東邊亮
資料來源:http://www.flickr.com/groups/sunshine_chuangblog/discuss/72157603914574645/
Search
2009-09-02
星軌攝影注意事項
星軌拍攝淺談
因為剛好朋友請我幫忙在Click補充一下拍星軌的資料,所興就資料整理起來,供大家參考!!
我對拍星軌是很隨緣的,比較不會刻意專程去拍攝,通常都是在爬山或遊玩時順便拍攝,
因為通常拍星軌一拍就是一整晚,慢慢長夜,如果沒人打屁聊天,可是會很無聊的!!
以台灣來說,通常拍攝星軌,會選擇在高山或郊山且較無光害的地方,什麼叫無光害呢!?
就是拍攝的地區沒什麼人工光源,抬頭就可以看見滿天星斗,這樣拍出來的效果會比較好!!
以我自己拍攝星軌來講,我會認為拍攝時如果前景,整體的構圖及內容會比較好且豐富
,無論是以山、樹..等,甚至是帳蓬、人都可以當前景,當然有時候會需要適時的補光!!
以下是拍攝星軌的一些注意事項供大家參考
1.天氣
拍星軌當然需要一個好天氣,所以拍攝前一定要注意拍攝點的氣象天候,另外日子的選擇
也很重要,一般不會選擇在滿月的前後5~7天,因為這時候月光太亮,拍出來的效果自然會
大打折扣,當然除非是你想拍攝雲在山頭流動,這時候就要選擇在月圓的前後兩天會最佳
,如圖四
2.器材
通常拍星軌,拍攝的時間需較長,所以只有DSLR或傳統相機適合,快門線與一隻穩固的
腳架當然也是必需的,如果拍攝的場景需要補光,則可以使用手電桶做為補光,補光時也
要注意同時間是否有其他人在做拍攝;另外在市面上有一種水平儀,剛幫助在夜晚時不
易構圖時校正拍攝的水平
3.禦寒衣物及食物
在高山上拍攝很容易有高山症,所以保暖措施切記要做好,如真有非常不適之情形,一定
要趕快下山(下降高度),以免發生意外
圖一,Nikon FM(傳統相機),使用Kodak 100vs正片
光圈F5.6/拍攝時間約30min~40min
攝於雲海保線所,紅色那部份是因為相機不密實,所以有漏光,樹部份有用手電筒補光
圖二,Nikon FM(傳統相機),使用Kodak 100vs正片
光圈F5.6/拍攝時間約50min~60min
攝於塔塔加夫妻樹,紅色那部份是因為相機不密實,所以有漏光
圖三,Nikon D70拍攝
光圈F5.6 / 20min ISO200
攝於丹野農場
圖四,Nikon FM2拍攝
光圈F5.6 / 1hr ISO100 使用Kodak 100EB正片
攝於丹野農場,屋子前那條有人拿著手電筒走過去
圖四,Nikon D70拍攝,拍攝如這類高山輪闊與流雲,可選擇在月圓的前後兩天效果較佳
光圈5.6 / 5min ISO200
攝於合歡山
拍攝技巧
在拍攝前,通常我會將ISO調至1600,開最大光圈,先曝一張30秒的照片,最主要是要
看一下構圖及水平,等調整好之後,再將光圈快門調回正常值
以我使用的Nikon DSLR來說,使用數值如下
相機為
M模式
ISO200
F5.6
B快門
手動對焦,將焦點轉到最遠(無限大)
***以拍攝純星軌來說,曝光時間至少約30min~60min(與電池續航力有關),如果拍攝地有其他光源干擾,
則適情況減少曝光時間
當光圈不變,ISO調整時,時間的變化如下
ISO400 F5.6 15min
ISO200 F5.6 30min
ISO100 F5.6 1hr
當ISO不變,光圈調整時,時間的變化如下
ISO200 F5.6 15min
ISO200 F8 30min
ISO200 F11 1hr
以傳統相機(Nikon FM2)來說
使用數值如下
B快門
F5.6
ISO100(Kodak 100vs底片)
手動對焦,將焦點轉到最遠(無限大)
*因為是ISO100,則曝光時間會比DSLR長一倍,至少一個小時效果會較佳
如果想要拍出同心圓的星軌時,必需先找到北極星,星星是繞著北極星轉,每一小時是15度,時間越長,
同心圓越明顯,而要漂亮的同心圓大約需要7~8小時,但夜晚最佳的拍攝時間為20:00~04:00
(冬天夏天時間會前後差一個小時),一般DSLR的電池不容易有那麼長的續航力,所以最常見到拍攝
的時間是30min~2hr,但若使用傳統相機則可以較容易達到這個時間及效果
拍攝時所使用的光圈除了與拍攝時間有關外,光圈越大,星星的軌跡線會越粗,反之則越細,通常我們
會建議用F5.6為最洽當
中央氣象局 http://www.cwb.gov.tw
以上供各位參考,若有錯誤還請指正
星軌拍攝教學
在台灣如果要拍星軌,大多要往高山跑.都會郊區的山由於光害嚴重.大多不是理想的攝影地點。
所以一般人大都往中.南.部.或桃竹.苗的高山地點拍攝,拍星軌除了至目地需要漫長的路程以外.在高山拍照更是
辛苦.台灣許多3000公尺級的高山在半夜即使在夏天也只乘7度左右,且經常會有高山症的症狀發生,可見拍攝
星軌決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一張佳作往往費盡千辛萬苦得來,我們應給予肯定才是。
以下寫一些對拍攝星軌上的一些心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天氣:拍攝户外風景最重要的莫過天氣.有必要在出發前一天看氣象了解攝影點的天氣.如此貢龜率才會降低
2:翻一下民曆:通常農曆初15~16為滿月.半夜月亮高掛天際,決對不是一個好時間。
3:找尋攝影點: 這是非常重要的.您可以北極星為背景或拍較無光害的一面,或找些大樹或其他當前景.總之景點的
探堪是非常重要的。
4:攜帶的器材: 一般數位相机長曝只能到30分鐘(例D70S) 即會自己跳起來.且消雜訊時間等於曝光時間,又電池使用
快.曝光時也在吃電..建議使用底片机.另外三腳架非常的重要,應選擇穩定性高和重一點的三脚架來使用,在長曝時建
議使用快門線來操作,搖控器並不理想。在夜間操作相机,一個小手電筒或頭燈是必須的。要補光的話.3500K色温
的補光燈是必須的。
5:拍攝常識和技巧
因為需長曝,所以將相机曝光程式轉到M.快門轉盤轉到B快門.對焦環轉至無限遠(手動).曝光時間(底片)
以ISO-100為例
光圈 時間
F2.8 40分
4 一小時
5.6 兩小時
8 4小時
11 8小時
PS:使用數位相机因CCD感光較快,曝光時間可稍減短。
如ISO調至200.曝光時間減半
6:構圖: 注意星軌和地面的上下比例.水平不宜歪斜.在夜間構圖非常不易
7:禦寒衣物:高山半夜通常温度很低,宜穿羽毛衣加外套.毛衣.圍巾.帽子.暖暖包.熱開水.長襪不可少。
圖片介紹:
使用D70.光圈F4..曝光時間30分..ISO-200...鏡頭-TOKINA.12~24mm14端左右...因為無使用消除雜訊功能
所以一堆雜訊。 以北極星為背景 石門山 晚上11點
因為末啟動消除雜訊功能,一堆雜訊 iso-200 f4 30分 石門山往花蓮方向
拍攝時,宜使用補光燈將暗部補光(見公路右側 )可增加層次 iso-200 f4 20分 石門山
這就是使用輕型三脚架或架在不穩的地基上失敗的結果,可見一支穩重的三脚架是非常重要的
這張是87年在新中橫夫妻樹所拍 fm-2 NIKKOR.AF20mm.f2.8 伯爵彩色負片(ISO-100) F8 3.5小時
前面樹幹補光5分鐘.前景帳篷裡掛一個小手電筒.曝光一分鐘。背景為北極星 氣温10度 海拔2700M
(一個人半夜在高山上,有些害怕 ^^ ))
注意:
1:於高山長曝時鏡頭會有些水氣,宜使用拭鏡布輕輕擦拭。
2:避免車輛大燈照到鏡頭,,宜用黑卡擋住。
3:拍攝人數不宜太多,會互相干擾,尤其是小手電筒照射時。
已晚上11點了.改天再補充
2009-08-30
2009-08-18
Contax Polar & CPL Filter
1. Polar 應是 Polarizing 或 Polarize,簡稱 PL,中文是偏光鏡或偏振鏡。
2. CPL是圓型線條的偏光鏡,C是circle。沒有C的PL則是直線的偏光鏡。
3. CPL可用於所有數碼機,PL只適用於非單鏡反光機,即DC。兩者使用效果一樣。
4. 偏光鏡不適合用作保護鏡,因為會減少透光量。
5. 1A是天光鏡,適合菲林機使用,用於數碼機上,會有微暖效果。
6. UV是防紫外光鏡,也是供菲林機用。因數碼感光體對紫外線不敏感,所以用不用UV沒分別。當然UV也可作保護鏡用。
7. 保鏡鏡是中性的濾鏡,尼康叫NC,有些叫Protector。是沒有保何濾光作用的濾鏡。
CPL適用於AF單鏡反光機/AF單鏡數碼相機,PL適用於MF傳統相機。
CPL環形偏光鏡對AF對焦&測光,結果的誤差的準確性較準,
CPL & PL 偏光鏡如果調整好偏光鏡的角度,水面、玻璃、花草、水氣等反射過來的偏震光便可以被阻隔,
而正常光線就可以部分通過,從而得到加強反差、減輕反光、增強景物色彩、減輕大氣霧氣現象的作用。
线偏振镜(PL)和圆偏振镜(CPL)的原理与使用
"能够滤除偏振光的滤镜叫做偏振镜。普通的偏振镜叫做线偏振镜(PL镜)。把偏振镜装到镜头的前端,仔细旋转偏振镜,使得有害眩光减至最小甚至消失,这样就能拍摄出没有眩光的照片了。如果拍摄蓝天,天会显得更蓝、更暗。偏振镜不止滤掉了偏振光,还把非偏振光中的与偏振光振动方向相同的部分也滤掉了。所以,使用偏振镜以后,一般要增加一档以上的曝光量。
但是,在AF(自动聚焦)和AE(自动曝光)相机中,一部分光线要被反射到测光元件上去。如果这些光线是通过半反射镜反射出去的,而这半反射镜又是用非金属材料镀膜形成的,它们反射的光线就是偏振光。在这类相机中,如果使用了普通的线偏振镜,透过镜头的偏振光射到半反射镜上,如果角度合适,会正常反射出来。如果角度不合适,又会没有光线反射出来。因此,AE有可能不准,AF有可能失效。另外,有的相机取景器中有液晶显示器。某些相机的液晶显示器是靠透过镜头的光线照明的。如果镜头使用了线偏振镜,这种液晶显示器就会失效。
如何使偏振镜既能滤掉有害的偏振光,又能使经过偏振镜进入镜头的光线成为非偏振光呢?这种情况下就要使用圆偏振镜(CPL镜)了。圆偏振镜可以看作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一个普通的线偏振镜,能够滤除某个振动方向的偏振光。后一部分可以使透过它的偏振光振动方向在一个圆周上旋转。这种特殊的偏振光称为圆偏振光,圆偏振镜也因此而得名。圆偏振光对于绝大多数光学元件来说,与非偏振光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圆偏振镜可以在任何相机上使用。
利用这个原理,很容易识别一个偏振镜到底是PL,还是CPL。把偏振镜安装镜头的一方靠近眼睛,透过偏振镜看非金属的反光。转动偏振镜到某个角度,反光会明显减弱甚至消失。把偏振镜反过来作同样的实验,PL镜会看到同样的结果,而CPL镜就和普通的墨镜差不多。如果把两个线偏振镜重叠起来,转动到互相垂直的方向,透过头一个偏振镜的偏振光会被第二个偏振镜完全滤除,效果是完全不透光。转动其中的一个,透光率会逐渐增加,好象一个可变灰度镜(可能会有一点偏色)!如果其中一个是CPL,CPL一定要放到后面!前面的偏振镜如果是CPL,就看不到这个现象。............
...........线偏振镜与圆偏振镜价格差异很大。一台相机能否使用 PL,要通过试验来确定。首先确定AF:转动 PL 镜到不同方向,半按快门开启自动对焦(有的机身有专门 AF启动按键)。如果任意方向都能正常自动聚焦,说明这种机身能够使用 PL 镜实现AF功能。反之,如果某个方向AF失灵,那就必须购买 CPL 镜了!再试验 AE:镜头前面装上 PL镜后,垂直对着均匀白墙测光。旋转 PL 镜到不同方向,仔细观察测光值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只好购买 CPL 了!如果AE和AF都没有问题,以后也不打算购买别的机身,那就可以购买 PL 镜了!"
2009-07-12
夏天冇打風時多數西南至南風.
夏天冇打風時多數西南至南風.
係咪友晟? 真有點唔好彩, 天氣咁好, 但唔駛驚, 東風4-5級就算唔cancell都出唔到果洲o架喇. Tips: 5-6月出到果洲的機會比較大. :)
有o的補充, 夏天因為monsoon季候風的影響, 香港多吹東至東南風, 轉天氣或有颱風時, 有時會吹西南風, 西南風的時間一定不多, 因為有些旅行隊成日想出去西貢o的偏遠海島遊訪, 望西南風望到頸都長, 很多時假日出團都係唔係西南風.
五月頭係未到大雨的季節, 是春末夏初, 北半球未算最熱, 所以颱風未咁快有, 而熱度亦不會令太多對流雨形成, 我大部份去到果洲的成功例子全部都在7月之前(我至少去過4次果洲). :)
雨水並不阻礙行山攝影者因為總有停的一刻, 肯拿著機就有機會影到好野, 最怕是風浪大, 船仔係出唔到去果洲, 去到東龍島就已經要折返. :|
係喎! 有statistics! :) 不過, 記住要補充係橫欄島喎, 我覺得長期吹東/東南風係實際經驗所得及天文台普通天氣報告所頒布, 並沒有和橫欄島的盛行風向作出比較及校對. 等我搵下佢地個deviation有幾大先. :) Thanks for the info!
香港整體嘅季候風係東北(冬季)同西南(夏季)
不過,一般嚟講,香港生活圈裡,響夏季感受到海陸風嘅機會比感受到季候風嘅機會高N倍,所以如果你響西貢就大部分時間係偏東風,機場一帶就會係偏西風
最耐去到1997年. 按過每一年的8月,每日的盛行風變化很大(都係橫欄島take), 但總括來說方向都來自海(東至西南). 我之前所講的東至東南應該係南至東南, 筆誤, sorry. :) 所以盛行風的話, ronny兄是對的, 但盛行風能apply落我們平時出海身上? 有無朋友玩船o架? :|
ting-kwan兄, 海陸風可以做到連吹向香港的浪也跟著同一方向嗎? 那麼那個圈應該要去到香港以外的水域而形成一個海陸風體系吧?
有冇朋友知風力去到邊級就去唔到果洲?
果洲及橫欄島都係遠離香港大陸的偏東南島嶼, 差距大嗎?
通常係: 清勁唔駛點諗(4級或以上), 和緩東風都好難, 和緩東南至南風ok, 和緩西南或者微風perfect! :)
應該不大, 但就係話, 其實每日盛行風都好唔同. :| ting-kwan兄講的海陸風又會影響!
去果洲都係跟旅行隊啦! 友晟搞得多o的, 已經係唔錯. 如果其他旅行隊會搞, 都要join呀! :) 現在仲有無online post旅行隊活動?!
問下方向啦, 你識方向明?! :) 我同佢以前成日砌山喎!
Facebook呢樣野好, 好快跟咁多位人兄學到野, 不過alex可能話唔好喇, 我地踩佢個場留o的唔啦家o既messages! XD
天氣好番! 準備去西貢影相! 執拾行裝中!
2009-06-26
nikon capture nx2
個 program 一般只能同時開 4-5 個 raw
apply effect 要有 instant effect 呢,
先揀好 NR setting, 滿意後 turn off, 去做其他修改, 完成後, 先 turn on NR setting,
再去返 last step 做 final update 同 save.
新機有時唔甘做, 速度都重接受到.
如非 NX2 可非破壞性 save 修改內容入 raw file, 及大部份工具易順手又好用的話,
真係唔會容忍甘既速度.
佢個 concept 係由上到下順序疊加的.
如果執到後面, 先返去上面改野, 甘返去最下面既 step 時,
會見到已受新改變影響.
同理, 加左野再返去之前的 step 操作時, 會發現後來的 step grey out (無效)
正因如上所講的疊加方式運算.
個人建議係, quick fix 內既野盡量先修正好, 然後再添加其他操作/效果.
因為回到quick fix 修改後, 再去返 last step update 所有疊加效果的話,
等同重新 render, 如非必要的話, 返來複去加 render 係相當浪費時間.
我既操作 for ref: 一般先修正 exposure (如有), 然後就搞 wb, 之後先稍稍執下 NR 或 qucik fix 內的選項.
之後先進行其他處理 ( LCH/u-point/color balance ), 最後先裁相縮小及 sharpening.
我估一般係搭自家 raw processing software 最能還原色彩.
之前都題過果, 例如 picture style 呢類 custom curve 或 settings, PS camera raw/LR 似乎讀唔到
(聞說最新版而可讀 D2x 等舊型開內置的 curve, 但自制的未得).
故以 PS/LR 處理的話, 操作上可能有點 "由零執起" 的感覺...
NX2 係好慢, 但好多時執完就可出街, 唔使用 PS 再過.
除非有好仔細的處理要進行 (e.g. 數碼黑卡), 或者加簽名等等,
甘就要 ps 了.
adjustment 既 C & P 係好 on_ 既.
quick fix 內, 有 wb 個 group 同有 curve 個 group 似乎係要分開,
個別進行 C & P 先得. (即兩個 group 一次過係不行)
然後, quick fix 以外自行添加既操作, 又可以幾個一齊進行....
真係 R 頭. 不過有 D 自行調節都幾醒...e.g. 橫度 resize paste 去直度時, 識得長邊對返長邊 apply.
不過 wb c & p 要留意, 如果係手動灰點修改的話, 數即似乎係以相對值 paste 過去.
而非直接填入相同數字就算. 至如相對值的參考基準, 我就無再研究了
不過我試另一個方法, 把develop, quick fix同adjust三個panel minimize後... 我發覺... 原來我hold按shift可以select 這三個panel, 之後再按copy adjustment... 試過多數都可以copy到晒三個panel的setting (actually, 我唔知關唔關我shift select佢地事), 不過又唔係次次得... 隻software真係幾... 唔掂...
沙頭角快線(永東)
去程
★ 沙田→沙頭角 (07:05/07:20/07:35/07:50/08:20/08:50/09:50/10:50)
★ 九龍塘→沙頭角 (07:00 至 18:30 大約15分鐘一班)
★ 粉嶺帝庭軒/名都→沙頭角 (07:00 至 19:15 大約10--15分鍾一班)
★沙頭角→(大梅沙/東部華僑城/喜來登度假酒店/海闊淩海酒店/京地酒店/海世界酒店/海景酒店/海鮮街/金色海岸)
(09:30 10:30 11:30 12:30 13:30 14:30 15:30 16:30 17:30 )周末及公衆假
(09:30 11:30 13:30 15:30 17:30 )周一到周五
★九龍塘→(大梅沙/東部華僑城/喜來登度假酒店/海闊淩海酒店/京地酒店/海世界酒店/海景酒店/海鮮街/金色海岸)
(08:15 09:15 10:15 11:15 12:15 13:15 14:15 15:15 16:15)周末及公衆假
(08:15 10:15 12:15 14:15 16:15 )周一到周五
★沙田→(大梅沙/東部華僑城/喜來登度假酒店/海闊淩海酒店/京地酒店/海世界酒店/海景酒店/海鮮街/金色海岸)
(08:20)每日
★粉嶺帝庭軒 →(大梅沙/東部華僑城/喜來登度假酒店/海闊淩海酒店/京地酒店/海世界酒店/海景酒店/海鮮街/金色海岸)
(08:45 09:45 10:45 11:45 12:45 13:45 14:45 15:45 16:45)周末及公衆假
(08:45 10:45 12:45 14:45 16:45 )周一到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