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Google
 

2009-12-11

樓底高冇得打bounce

樓底高冇得打bounce,TTL AUTO用柔光罩向上/45度打已經好穩陣
想有現場感既就用M mode測背景,主體曝光留番比閃燈負責
反而係WB問題大d,用wb set死flash(5400k)再影RAW啦
另外kit鏡光圈細,對焦可能會有問題,有支35/1.8DX會好好多
M mode ISO 400 F5.6 1/60s 閃 TTL ....開始
首先,先到現場唔用閃影幾張,睇睇用乜光圈及ISO會令快門有一定速度同最理想(如果影表演,快門都要幾快(睇情況),純影合照相,1/30-1/50都 OK),唔好以為有閃光燈ISO唔駛加大,記住!閃光燈係補主體光,唔係要照亮全場,如果有需要,ISO800以上都要用,況且D90用ISO800都唔見得差,然後用M MODE,SET死光圈、快門、ISO(假定現場無其他光源突然改變光度,就算有都可以在ISO上適量調節),閃光燈行TTL,主體遠就直打,近都可以直打,不過要減1至2級出力,其他個D打bounce之類就唔好玩住,枝燈左擺右擺上放下放好易唔記得,仲煩。(小弟初玩閃光燈時經驗之談,樓主可能比小弟好記性。)
買張白色膠片(最好大塊d)加blue tag, 做反光板,

係混合光源下, 點set WB 好

偏黃光管 + flash
set k to 5400
唔好用auto, 用一隻 wb (我會用daylight), 之後再一batch過執
... 你用auto, 張張唔同無得batch....
混合光源下用 flash 問題反而少,如果用內閃,或者火力唔係咁大o既閃燈, WB set 日光,如果支燈 power 夠勁o既,用 auto WB 都一樣可以了

2009-11-12

外閃-2

我一直講o既係 : 拍攝時, 自然光 的光質 對 比 閃燈的光質, 閃燈 一般都會較硬... 後簾閃燈時 最 sharp 最硬的結像在前... 就係咁...


我諗 大家真係要了解下 快門 的運作.... .. 講到呢度都仲有人唔明後簾點解閃到... 我就暈低.....

再講多 d, 當你 有 1/60s 或 去到 最高的 X-sync 如 1/125s, 1/200s (9仔係 1/300s) ... 的時候, 前後簾係 冇分別的...尤其係 去到極限速度... 7D 係 1/160s, 800si 係 1/200s...

後簾快門 的用處, 必須在慢快下才明顯, 如 低過 1/40s...

一般夜景人像, 會在 1/4s 至 1/40s 之間吧.... 在這個曝光時間下... 你影人, 人會郁, 唔多唔少都有d 郁... 咁吸自然光 o個一段時間裡, 主體微動, 加上 光線散亂, 個人點都有 d blur......

而閃燈係閃一下極高速的去 freeze 了主體, 加上光的方向性強, 當然 sharp d.....

咁 在最先就閃, 還是最後關快門前閃, 個分別... 上面好早都講左了...

外閃

不說影樓燈, 就以 一般外閃為例, 直時因為光源面積極小, 方向性強, 光質自然硬。

燈頭set 成廣角, bounce 向天花時, 變成散射光, 而且光源極大 (整個天花板都變成光源), 光質就軟。


至於如何運用, 以人像來說, 就要看題材, 或是你想令主體表現的性格 / 感覺... 等等。

softbox 比用柔光傘更加 soft, 而且可以更貼近 model, 但當然沒有用傘的方便, 尤其是外拍時, 在街外 組合 softbox 真是想死。

銀傘 失光最少, 光質亦係三者之中較硬的(表面平滑), 很多人會用來影 時裝人像, 令衣服更有質感及立體感。

白傘 較柔, 因表面的布質有微小的pattern, 光較散射, 當然失光亦較多, 但一般都很夠用。

光透明 唔會比白色 soft, 因布質跟白色一樣, 只會失光更多, 而且 好少在影樓用, 因為除了反射到主體的光外, 有一半光是透傘而過, 這些光線會在天花/牆 四周 bounce 回來, 影響了主體本身應有的光差。 一般我只會在外拍時用, 方便一些只可以直打的場合。

你嘅問題都係好普遍!
一般在大光圈鏡頭發生,
你試吓用 :
M mode " 1/100秒快門, 光圈 f4-8咗右"
再玩熟啲,可减 EV ?
再玩 HI-end 啲,可再玩埋,閃灯減光度?"f1.4都可以Set得好好!

1. 測背景光 - 你可以用 AE-L Toggle , 根本唔駛 hold 住個制, 何需要 hold 住兩個學影...

2. Slow Sync 唔係萬能, 夜景人像要 配全埋 後簾 - Rear Sync , 影出黎先會 sharp, 因為就算用腳架 ,你唔郁, 有時 慢至 1/4s , 個model 會因大風而微微郁緊, 用 前簾一定 衰.....

3. 因應背景光度, 你有機會要 用閃燈補償, 如果黑色多, 光點少, 你可能要減半級 閃燈 EV, 如果後面極光猛, 你有機會要 加...... 數碼就好d, 可以試,,, 菲林就要好小心.....

4. 我唔會用腳架...... 因為 通常 背景係燈光, 個人背光, 在冇閃 時, 個人應該黑左, 即係主要靠閃燈結像.... 一定sharp...... 用腳架.... 非常費時, 影人唔同影景, 上上左右高低要不停咁去搵最佳角度, 用腳架, 等得太耐, 你冇mood, model 更冇mood.....

測背景, 梗係唔係 Spot AE-L 啦, 有得揀 14區 AE-L Toggle 架嘛..

明白明白 .. 係咪O者係 model 未埋位前 AE-L 一野 .. 再睇返背景 D 光暗比 .... 睇下洗唔洗 +- 閃光 EV ...再叫 model 埋位 , 用后廉黎影 ...咁樣 ?
jack 哥唔好意思 .. 煩住你 ...

自製 Soft Box :

材料 :
咭紙 , 110GSM & 80GSM 牛油紙 , 錫紙 , 魔術貼


用咭紙 做好個形, 用錫紙 做 裡面 反射面, 110GSM 牛油紙 做 面頭柔光效果, 在 箱中, 另有一塊細 d o既 80GSM 牛油紙, 用四條 幼膠紙 吊在中間, 作為內反謝....

在 燈位 貼上魔術貼, 當然你支 5600HS 都要貼....

呢個係 bounce 90度 折射 式 softbox , 直射的話, 學上次位朋友咁, 搵個 大碗麵 o既 膠碗 做 外殼已經 得, 慳番..

有線唔會 sense 唔到
同埋 release time-lag 會少好多
但以我所知 TTL 只可單燈

su-800 可以玩 3 group 同用 IR
仲有唔知多o左咩新功能 (我冇用過唔知)

機頂燈最近o既機只可 2 group 同埋用可見光
回電慢

打爆背景的玩法

後面高低燈, 每邊兩支, 加了銀傘, 向著背景紙打....

前面一支大softbox 600W , 在圖左位置

仿造陽光
一般最理想的拍攝環景當然是在風和日麗,陽光譜照下拍攝。但香港的天氣真的變幻無常,遇上好天氣的日子就要看看你的運氣了。像圖中照片,出發往拍攝地拍攝時侯天朗氣清,但抵達時卻烏雲密佈。為了保存原有構思和不想這次白來,於是使用閃光燈來仿造出陽光的效果。閃光燈設置在MODEL的前方,並且安排從高處往下方向閃去,要留意閃光燈造出的陰影是否自然,否則可能會拍攝失敗。

柔光傘, 如果係 只有16吋 直徑的 小傘, 只係俾外閃 用, 只係 20蚊 , 但香港好少有售, 要去 深圳寶安南路 , 有間 U2 專賣店 有售。

而一般香港買到的 銀/白傘, 最少的大概 24吋直徑, 俾 一 d 150W 左右 的小影樓燈用, 都係 幾十至 百幾蚊都有, 睇用料。

有d 再大的, 可以去到 3呎 或更大的。

傘的直徑越大, 同樣情況下, 光質會越 柔。

其實 大小傘 都可以用在 外閃上, 問題係你支 燈架夠唔夠隱陣, 因為 大傘, 如果外影, 風一吹就反艇

如果得一兩個人, 你亦可以試下 用一把 Standard size 的柔光傘, 用一個 可以 插 柔光傘的 銅頭, 扭在 單腳架上, 插上傘, 再將 SB25 用膠紙 綁在 傘上, 用飛燈線 連住機身....

至於測光, 我覺得最重要係你對 TTL 測光系統的認知, 要明白幾時要 加 / 減 EV , 否則, 乾脆用 M mode 慢慢試算了

1. 係咪lightsphere 唔重要, 要soft 一點, 用 bounce card 一樣得, 當然用 柔光傘更好。

2. 橙色玻璃紙, 可能太黃, 可以去文具店買 一種帶橙黃的 牛油紙 (比原色牛油紙 黃一點的), 中南文具有好多不同顏色的, 還有, 最好買 80gsm 的, 減光不會太多, 110gsm 的太厚了。

係咪可以用A/S mode 測background光, set 番相同exposure在 M mode
then 用有 i-ttl 的閃光燈打在人身上

用 S mode 測光會好 d, 因為可以 設定在 X-Sync 上, 然後 AE-Lock , 當然 記住個 數值 用M mode set 死佢一樣可以
用 A mode 你就要 測左光 , AE-Lock 後, 再扭到 X-Sync 之下.

至於駛唔駛 +EV , 就睇你想個背景有幾光, 通常 如果全個景都係天空, 測出黎 under 機會較大, 我都會加番 半級至一級。

然後, 你說對了, 用 TTL 燈 打主體。 (但要留意, 你lock 的背景曝光值, 都會影響 閃燈 TTL 的出力, 個個牌子 logic 可能唔同, 你可能要 在閃燈EV 上再調整下)

當然, 最直接是 用 閃燈 的 M mode, 試好一張, 睇過 OK , 就繼續, 這樣至少 保證你在構圖改變後, 仍然有一個 固定的 值, 不會因為構圖改變 , 而影響前後光比。

X-sync 即 閃燈同步, 即係在這個 快門之下, 容許閃燈曝光, 例如 F80 的 X-sync 就是 1/125s , 即係話, 一般開閃時, 你只可以用到 1/125s.....

如果你用 1/250s, 你張相會 黑左一半, 因為 在 1/250s 下, F80 的快門簾 半開 咁掃落去, 如在 1/500s 下, 只剩 1/4 的快門開啟.......

(原理就如 影印機, 影一張 A4, 並唔係成個 A4 size 都有燈照的, 而係一條光管掃過去而得到image)


有 d 機, 個 X-sync 可以好快的, 例如 Dynax 800si 係 1/200s, Dynax 9 可以去到 1/300s, 即係在 1/300s 下, 仍然能夠得到 完整的閃燈曝光。


如果超過左 X-sync , 又要用 閃燈, 就要你 部機 support HSS (High Speed Sync) 了....

HSS 就是 在快門開 之前, 到 快門關了之後 這段時間, 閃燈 作 一種連續高速頻閃 (原理講左了, 就如影印機) ... 當然這種模式, 出力不會太強, 別期望可以在十幾米外用這模式, 一般 三數米 距離已經係極限...

外拍燈光人像分享

拍攝當天因為model要求, 所以將拍攝時間提早了.
沒想到正午12:00的時候, 太陽光從頭頂正正的打下來, 效果不理想
陽光很猛烈, 背景全爆了......

最後, 找了一些比較暗的位置, 用燈光自己去控制光影比較簡單.
閃燈也要set到full output, 相機setting快門全用盡D70的1/500閃燈同步
D70最低也是200 ISO, 光圈也只好盡收到f/11, 能夠剛剛好吸收到閃燈的光至理想的效果.
出了這一輯相, post在這裡, 希望各位前輩跟影友大家一起研究一下.

有時候, 拍攝時太注重技巧上的問題, 往往就忽略了其他的東西.
謝謝你的提醒呢~~~

攝影就好像造一件藝術品一樣, 除了手工要精美之外
本身的設計, 甚至包裝配襯, 也不能忽視的~~~

其實 fashion / 婚紗, 我都唔係好識分要點影 但如果係全身相, 個focus 在件衫的話, 我一般會用 銀傘, 光質較硬, 衣服有多點層次, 立體一點甚至裸燈, 只在燈前加牛油紙, 更硬。

如果半身 / 大頭, 重點在於人, 咁就未必要咁硬光... 當然, 亦要睇 model 輪廓....

用燈方面, 我會試下唔用圖左的燈位 , 將燈放在 model 前方, 只用 Standard reflector + 蜂巢... model 面部就向著燈的方向, 燈比 model 高, 要model 抬頭望燈...

這樣打燈, 會少一點散光打在周圍做成 bounce, 而背景亦壓暗一點, 一條長廊 由光至暗, 好過成條都咁光, 咁樣主體會更突出, 亦會增加一點神秘感...

1. 構圖太迫, .. 我唔知後景靚唔靚, 唔靚的話應該再揀過景先影, ... 而我會 影 多d 景.. 甚至 人像主體只佔畫面 三份一或更少都可以, 一來可以有多d 空間感, 二來 多d 實景, 再影晒成條裙... 咁先可以 對比到 條裙 有幾長, 有幾華麗....

2. 取景格格不入... 欄杆冇美感, 樓梯都係.... 同dressing 唔配襯... 亦冇 contrast (用個深色的背景, 先可以更突出白雪一般的婚紗)

3. model 表情的 情感表達, 我唔知你係咪一定要係 愁的如果係. 咁而家個色調未必夾到...

4. 燈位一係 再側 d, 令到投影 在model 的右面 , 眼下的臉位, 形成一個倒三角的光位, 咁樣更夾個 mood, 而家個鼻影形狀好尷尬...

一係, 就打正番少少 , 唔好要有投影, 只要model 右邊鼻位受光較少, 暗少少, 就已經表達到層次了..

2009-10-28

asked them to wear white, 米色 red

puple is good

copper also ok

red is no good, cos' the background so 花

2009-09-25

如何飛燈 -- 簡述離機使用外置閃燈的方法

如何飛燈 -- 簡述離機使用外置閃燈的方法 (新加入有效距離測試)

簡述 Nikon 相機離機使用外置閃燈方法

我地成日講飛燈﹐即將外置閃燈放係機身 hot shoe 以外o既地方。
其實好多情況下﹐燈光都唔係放置於機身 hot shoe 上o既﹐如影樓燈光﹐根本唔係設計係 hot shoe 上用。
我地亦可以架設檯燈等等燈光去照明﹐一般唔會有人叫咁係飛燈。


點解要飛燈﹖
多數都係為o左更佳燈光效果﹐包括控制光o既方向同光質。

如放置於機身 hot shoe 上﹐閃光係直打埋去﹐立體感係好弱o既。
透過控制光o既方向﹐可以造出更立體o既效果。

打 bounce 係可以改變光線o既方向﹐不過可受控制o既程度低﹐反射面o既角度、距離同質地往往唔能夠受控制﹐攝影者相當被動。
除o左加強立體感﹐仲可以嘗試誇張o的o既效果。

而閃燈亦可配上較大尺寸o既附件去改變光質﹐如柔光傘﹐放置於機身 hot shoe 上則會受制於機身。

離機閃燈不外乎係 master 同 slave 一發一收﹐無線o既就係兩個單元﹐以下係數個離機使用外置閃燈方案。
1. 飛燈線
2. 光敏同步器
3. FM 收發
4. Advanced Wireless Lighting

1. 飛燈線

飛燈線有兩大類﹐一種係好簡單﹐只有觸發功能﹐要機身同閃燈都具有 pc sync head。

若果機身或閃燈無 pc 插頭﹐可以另加轉接器。
http://www.kphoto.com.tw/front/b ... E068&Category=59308
坊間亦有轉接連同步線o既成品。

由於機閃間無法傳遞訊息﹐呢個方法下只能以手動控制閃燈輸出。

另一類係專用 ttl 飛燈線。
飛燈線基本上係完整咁係機閃間連接﹐除o左觸發必要o的中間點同邊位﹐亦有傳遞訊號o既接點。

圖中係 sc-17﹐新版本係 sc-28/29。

飛燈線好處係唔怕人地 jam 到﹐但始於有條線﹐多少構成阻礙。

入裡有感光器﹐感應到外來閃光﹐就會觸發放係同步器上o既閃燈(slave)。
由於機閃間同樣無法傳遞訊息﹐呢個方法下亦是只能以手動控制閃燈輸出。
唔少影樓燈同小型外置閃燈其實亦內置o左光敏同步器。

Master 可以係外置閃燈﹐或者內閃可以行手動輸出o既相機。
大部份有內閃o既 Nikon dslr 都可以手動控制閃燈輸出。

現代相機o既內閃以 pre-flash 作閃燈測光﹐佢會係正式閃光發出前出現﹐而時間間距非常短。
如果同步器唔識分 pre-flash﹐咁 pre-flash 發出時﹐slave 就會被引發﹐到正式閃光時就回唔到電﹐影出o黎就唔會見到 slave o既閃光。
於是出現o左一o的識得延後觸發o既光敏同步器(上圖左)。
例如我部 dc﹐配合具延後觸發功能i既同步器﹐選擇 "2" 就最能夠發揮 slave。
(相信 "2" 係指第二下閃先引發閃燈吧。)

用呢個方法﹐slave 要具有手動功能﹐咁先可以有效控制曝光。
有o的閃燈只 support ttl﹐可以單點觸發但只會全功率輸出﹐就要控制曝光就比較煩﹐要用距離、iso去就或用o野摭燈頭﹐最差係要用光圈去就﹐因為咁控制景深就變得好被動﹐快門亦有可能因為收細光圈變成過慢。
光敏同步器限制較多﹐同場只可 support 一人使用﹐附近o既其他閃光會引發你o既 slave。

怖光上﹐由於要用另一閃光去引發﹐主體易受不必要o既閃光或外來物o既反射影響﹐slave 亦唔可以放置於障礙物後 master 照唔到o既地方。
有效距離跟主燈輸出有直接關係﹐主燈出力越大﹐有效距離越長﹐室內使用時因為有反射介面﹐效能會比戶外稍高。




以下要講O既係另一種光敏同步器 SU-4。
SU-4 本身係一個光敏同步器﹐亦內置於SB-26、SB-80DX 同 SB-800﹐當中只有 SB-800 名正言順列明係 SU-4。
你可以當 su-4 係一般光敏同步咁用﹐而佢最獨特之處係當 master 係行無 pre-flash o既 ttl 時﹐slave 都可以行 ttl﹐呢個係傳統光敏同步器做唔到o既。
詳細可以睇下面呢個 post。
http://www.dchome.net/viewthread.php?tid=452528


最值得留意o既係 su-4 有 a 同 m mode。

當中o既 a mode su-4 o既 a mode 指 auto﹐但唔係 auto exposure﹐同 sb-800 上o既 A/AA mode 完全係兩樣o野o黎。
呢個 auto mode 下﹐su-4 識跟 master 同步關閉。
係 m mode 下﹐su-4 就只識同步開始﹐唔會理 master 幾時關閉。

i-ttl 有 pre-flash﹐su-4 用唔到。
如 master 係 sb-800﹐用 A/AA mode﹐都可以用到 su-4﹐a 同 m 都得。

如係內閃﹐只有用手動﹐su-4 (a) 就唔好用。
因為行 a 時﹐slave 會睇 master 頭開同停﹐如果你想單一控制其中一支閃燈係唔可能。
改 master 輸出會改埋 slave﹐亦唔可以單獨改 slave﹐如果用更多燈o既話會好煩。


有趣o既係﹐雖然 su-4 屬光敏同步類﹐但有效距離比一般光敏同步器長好多。
(可參考下面有效距離測試。)

3. FM 收發
FM 收發基本上跟光敏同步器一樣﹐只係機閃之間唔係用光作感應而係用電波。
最有價值之處係佢有穿透力﹐可穿透一道牆﹐使用彈性高好多﹐特別係要藏起支燈o既時候。
某o的型號可以設定唔同頻道﹐可供多組多人使用。

AWL 係 Nikon 新世代閃燈系統 Creactive Lighting System 其中一個功能﹐使用紅外線脈衝﹐具 TTL 功能。



先認識呢個系統中幾個唔同o既角色:
Commander -- 負責發出訊號引發 slave。
Master -- 即主燈﹐係發出訊號o既同時﹐可以選擇參唔參與曝光。
Slave -- 從屬燈﹐收到訊號就閃。


Commander 可以係 sb-800、su-800 或內閃具 commander mode o既相機 d70、d70s、d80、d200 同 d300。
Slave可以係 sb-800、sb-600 或 sb-r200。



具體設定方法唔係呢度詳述﹐說明書有清楚解釋。

內閃行 commander mode o既設定﹐亦有版友做o左詳細指引。
http://www.dchome.net/viewthread.php?tid=411371&extra=page%3D1&page=1


基本上設定方法係唔同機都一樣﹐不過有幾點要注意。

i)
Commander mode 係 CUSTOM SETTINGS 中o既編排唔同。
D70(S) 19
D80 22
D90 E2
D200 E3
D300 E3
D700 E3

ii)
內閃必須升起並設定為 commander 先可以引發 slave。
除o左 d70(s)﹐其他機內閃可以選擇設為唔曝光。
d70(s)o既內閃預設只能做 commander﹐不能以 master 身份曝光。

但無論如何﹐commander 都要發出紅外線脈衝﹐sb-800 同內閃發出外線脈衝同時具有可見光﹐即使設為唔曝光都依然可見佢發出閃光。
唔發出閃光﹐就控制唔到 slave﹐說明書內叫呢o的做 timing flash。

理論上呢o的 timing flash 唔會有影響﹐實際上會有影響到o既可能。
有幾影響同點避免可以睇下面呢篇。
http://www.dchome.net/viewthread.php?tid=454062

如果唔想內閃o既光打到主體﹐可以係內閃上貼上一片未曝光又已沖好o既正片(兩片更好)﹐即沖片o既頭頭尾尾。
佢會隔走好多可見光﹐但紅外線可以過﹐可以順利引發。
呢個靈感係o黎自紅外線攝影 DIY。

iii)
另一點要留意o既係﹐用內閃做 commander﹐連拍就如同平時用內閃一樣會受限制﹐即使選擇內閃唔曝光都係一樣。
你要等內閃回到電先可以影下一張﹐呢個就係小弟後o黎購入 su-800 o既重要原因之一。如你只會一張一張影﹐就唔會有影響﹐大可唔考慮呢點。



其他行手動輸出o既方案﹐每每要走去 slave 身上調整輸出﹐AWL 獨特之處係可以於 commander 控制所有 slave o既輸出﹐係一大好處。
AWL 有效距離長﹐但不具備穿透力﹐室內利用牆壁同天花等作反射時﹐有效距離比戶外使用稍長。

2009-09-17

閃燈 控制 主體曝光

比我影, 我會 減慢快門, 吸多 d 現場光, 影外景, 就係想有城市的 燈光燦爛 感覺, 要後面暗, 不如影 studio 比塊 黑布佢 就夠了..

個 point 係... 覺得 背景要暗去突出主題... 上面都講左, 搵個黑背景, 搵條街冇燈就得了, 搵得呢 d 燈光背景, 然後影暗佢 ?

用 A mode 閃燈 控制 主體曝光... 用快門控制後景曝光..... 可以靠經驗, 亦可以靠測光, 根本唔會有例外

TTL 測光 計晒你個構圖 所有 光暗, 黑背景你要減 ev, 白背景你要加 ev, 否則 唔係 over 就 under..

行 A mode 電眼測光, 在飛燈時, 電眼只要對正主體, 就根本唔受 其他取景影響... 唯一唔方便的, 係 A mode 要 燈 同 機身 都 set 一次... 但 TTL 就 只 set 機身, 較方便..

多謝晒, 明白晒, 是否只有nikon 閃才有 A mode? jack 哥介紹果隻sb80是否只有2手, 沒有新貨??另外我想買個gn值是58的, 不知道nikon 有沒有, 其實大陸閃得唔得, 有無A mode?

其實 二線 細廠 好似 nissin, sunpak 都有 A mode , 但級數選擇唔多, metz 又貴, 所以 nikon 係最佳選擇.... 插 sync cord 又方便, 仲有埋 slave mode


SB80DX 當然只有二手, 其實 SB28, SB80DX, SB800 我都推荐... 電眼準, A mode 級數多, (cheap 牌子只有三級, 每兩級光圈跳一級), 可以 一級級咁加上去....

尤其係 SB800 , 不論 M, A .. 都可以 1/3級咁 微調上去... 真係準到你暈.... 有機會我都想買支 800, 雖然 80DX 已經好夠用

另外, 忘記 GN 值吧... 我支 Metz 32 z2 已夠玩, 何況 nikon top model 支支都過 50GN...

而且, 而家 d 燈 計 58GN , 係以 zoom 到去 105mm 甚至更遠去計... 其實一支 56GN 但只有 85MM 的, 根本一樣火力

機身光圈快門 幾時都要 set m mode, 機身 閃光 叫你 set 手動 o個度只係 對內閃有效... 用任合外閃, 都係 set Fill Flash (前簾), 或 Rear Sync

師兄,我對conon的器材,不太認識.
而我的燈光設定...是用外閃柔光傘,set在右面後少少.....(用M mode ,用1/64~1/128,光度就不斷試)
而人像的正面,是用內閃加柔光罩.....(用M mode,又係光度就不斷試)

光圈set死2.8
iso要800以上,保正背景吸夠我要求的光度.
人像光度,就用外閃調,試多幾次...
我只是新手而已~~

對, 是 閃燈 的 EV , 閃燈也有曝光補償, sony 是在機身上 set , 不知其他牌子是怎樣..

A mode 要燈同機身都set一次 <---- 係指你要 更改 整設定而言, 你要 由 f2.8 改用 f5.6 , 燈 同 機身 當然都要 set 一次 f5.6 啦 ...


如果你 一直只用一個 光圈設定 如 f5.6 , 你係唔駛再改的, 即使你 將 支燈 移後 兩米, 電眼測光 一樣會 在足夠 f5.6 的出力才 cut 電...

透明閃燈試驗相

透明閃燈試驗相
基本單點腳
全球通用
這是基本的用閃原理啊 ~

用 TTL , pre flash o個一下已經引閃左支 slave 燈, 到真係曝光時, 支 slave flash 邊夠時間閃第二下 ?

唔係 nikon sony 唔得, 係任何 TTL 燈 都唔得, 就算你去 影樓, 所有影樓燈基本上都係 用 slave mode 發的... 冇人會行 TTL 去觸發任何燈的
我試過a350內閃引唔到,但插支58行m mode就得

則光係metz,背面髮光係透明閃燈,因為透明既關係,係燈附近既沙包都光左,有時好難預期,如果個殼唔係透明就好喇---搵黑紙遮

等我再睇下說明書先...
a350內閃好似係冇得用m mode...
一定要p-ttl / adi...
吾好開 ADI / P-TT & 防紅眼
同 會有預閃的功能都吾好開

則光係metz,背面髮光係透明閃燈,因為透明既關係,係燈附近既沙包都光左,有時好難預期,如果個殼唔係透明就好喇

TTL 唔 work!! 要用 M mode 或 A mode

你部機枝燈閃, 佢就閃.. (Slave On)

我影果張係部機閃燈行 M mode, 用枝 35mm F5.6 影既...

靚仔就將個透明閃加藍色 filter 向住鏡頭, 我部機個閃就打天花.... 試幾張, 就得左...

推薦